1949年,张大千散尽家财,弄到了三张飞机票。这架飞机,是最后一架离开成都的飞机

江樵品史 2025-07-31 15:22:02

1949年,张大千散尽家财,弄到了三张飞机票。这架飞机,是最后一架离开成都的飞机。后来,齐白石和徐悲鸿,都给张大千写劝返信,可是张大千却无动于衷,反而开始了环球旅行…

张大千本名张正权,1899年生在四川内江一个普通家庭,从小跟着哥哥张善孖学画,早年就展现出绘画天赋。他十几岁时在重庆读书,途中被土匪抓去当书记员,几个月后才逃脱。这经历让他对人生多了一层感悟。1917年,他随哥哥去日本京都,学纺织染色技艺,顺便接触东洋画风。回国后在上海拜师李瑞清和曾熙,专攻书法和绘画,很快就小有名气。二十年代,他在上海办画展,卖画维生,那时已开始临摹古画,技法越来越精。 张大千的艺术路子宽广,他不只画山水,还精通人物和花鸟。1931年,他在北京结识齐白石,两人互相切磋,齐白石擅长虾蟹,他则强在泼墨山水。后来他去敦煌莫高窟,带团队临摹壁画三年,复制数百幅,这对保存中国古艺术贡献不小。1933年,他应徐悲鸿邀请,到南京中央大学教书,两人合作推动艺术教育。他还去巴黎办展,法国政府买了他的画,这让他在国际上露脸。四十年代,他创新泼彩技法,融合中西元素,形成大千画派,影响深远。 张大千婚姻复杂,一生有四位妻子。第一位未婚妻谢舜华1918年病逝,没来得及结婚。他1920年娶曾庆蓉,她负责家务,生一女张心庆。第二位黄凝素1923年结婚,两人共同作画,生八个孩子,但后来离婚。第三位杨婉君1935年结婚,她是京韵大鼓艺人,支持他事业。第四位徐雯波1947年结婚,当时她18岁,他48岁,两人年龄差大,徐雯波是张大千女儿张心瑞的同学,通过拜访相识。张大千对徐雯波青睐有加,婚后她一直陪伴他漂泊。 1949年形势紧张,张大千决定离开成都。他通过关系,变卖书画和财产,凑钱买到三张飞机票。那时机票难求,他找了熟人如张群帮忙,但只够三人用。他带上徐雯波和黄凝素的女儿张心沛,飞往香港。这是成都最后一班航班,其他家人包括徐雯波的一岁儿子张心健留在了大陆。张大千本打算短期避难后返回,谁知一去不回。张心健先托付给朋友,后转给曾庆蓉抚养,但生活颠沛。 抵达香港后,张大千收到齐白石的信,齐白石劝他回国,继续艺术贡献,毕竟两人是“南张北齐”的老友。几天后,徐悲鸿也来信,描述北京艺术圈情况,邀请他参与文化建设。徐悲鸿和他早年合作紧密,这信分量不轻。但张大千没回应,他选择继续前行。先去印度新德里办画展,留居大吉岭,临摹阿旃陀石窟壁画。这段经历让他吸收佛教艺术元素,丰富画风。 张大千的环球旅行从1950年开始,他不满足香港生活,接受印度邀请,办展后留下来研究壁画。1952年迁阿根廷门多萨,但移民手续卡壳,没办成。他转去巴西圣保罗,买地建“八德园”,种花养猴,生活像成都平原。那里华侨多,他办工厂卖猪鬃刷子维持生计,同时继续作画。1956年去法国见毕加索,两人交换画作,毕加索赞他东方笔法,他则学立体派技巧。这次会面让他画风更融汇中西。 六十年代,张大千移居美国加州卡梅尔,建“环荜庵”,举办多次展览,影响西方艺术圈。他泼彩画在那儿卖得不错,经济稳定下来。1977年定居台湾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靠近故宫博物院,方便研究古画。徐雯波一直陪着他,照顾生活,两人育有两子两女,但留在大陆的孩子命运多舛。张心健长大后工作,却因家庭背景和感情挫折,自卑加重,1971年22岁时自杀。张大千夫妇没回大陆探望,这成为他们晚年遗憾。 张大千1983年4月因心脏病在台湾逝世,享年83岁。遗嘱中,94%遗产给徐雯波,其他分给家人。他的艺术遗产巨大,作品拍卖屡创高价,如《桃源图》卖2.25亿。他推动中国画现代化,敦煌临摹捐给博物馆,保存文化。张大千一生漂泊,拒绝劝返,选择自由创作,但家庭分裂带来悲剧。张心健的死反映时代对个人的冲击,他从小寄人篱下,成年后压力太大,走上绝路。

0 阅读:29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