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毛主席到南泥湾视察,王震激动不已特意用烧鸡款待。毛主席吃的非常高兴,饭后还一脸意犹未尽,把吃剩的鸡架揣进口袋里带走了……
毛主席出生于1893年的湖南韶山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帮父亲干农活,接触到农村的苦日子。八岁上私塾,学儒家经典,但更喜欢看野史小说,培养出独立思考的习惯。青少年时,跟父亲闹矛盾,拒绝包办婚姻,跑到长沙求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加入新军,当兵几个月,主要负责后勤,没上过战场。退伍后进师范学校,接触新思想,办社团反对帝国主义。1921年,他参与成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开会后回湖南组织工人运动。1927年秋收起义,他领着队伍攻打县城,没成功就退到井冈山,建立根据地。长征途中,1935年遵义会议上,他成为党的核心领导,到达延安后,制定抗日策略,强调自力更生。 王震1908年生在湖南浏阳,家境穷,早年出去打工,当铁路工人,组织罢工。1927年入党,参加红军,当政委带队打仗,1933年防御国民党进攻,守住阵地。长征时,他跟着队伍走几千公里,到陕北后,1938年去山西抗日,收复县城。1941年,国民党封锁边区,毛主席派他带359旅到南泥湾,一边防敌,一边开荒。刚到时,条件差,没房子住,用草搭棚,没粮就扛几十公里去领。士兵们响应大生产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造农具,用废铁打镰刀。两年下来,开荒上万亩,产粮万吨,自给自足还上交余粮。 南泥湾从荒地变良田,战士住上窑洞,发展运输和商业,支持前线抗日。1943年10月26日,毛主席带着周恩来、刘少奇等人来视察,看了田地和厨房,向战士问好。停留五天,白天查庄稼,晚上访老乡。30日返回延安前,到九龙泉听王震汇报。王震说部队全自给,每人产粮超标,没花公家钱。毛主席听了点头,认为困难能克服,只要大家努力。临走,王震用本地粮做饭,选两只鸡,用山里香草熬汁煮,再刷酱烤到金黄。饭桌上,毛主席问战士能不能常吃肉,王震答一周两次猪肉,四两一人,鸡羊月一次,半斤,节日不缺。毛主席才放心吃,大家很快吃光,只剩骨头。 毛主席问厨师骨头怎么处理,厨师说扔掉。他摇头,让人把骨头装进自己口袋。朱德解释说主席节俭,不愿浪费。大家拍照留念,口袋鼓鼓的。回延安后,据说毛主席用骨头熬了两锅汤。这个举动体现出他的节约习惯,在物资短缺时,以身作则。南泥湾模式证明自力更生有效,粉碎封锁。事件中,王震的汇报和准备,显示出部队纪律和生产成绩。毛主席的举动,不是偶然,而是日常作风的一部分。 南泥湾视察后,开荒继续扩大,到10万亩,粮产1.2万吨,余粮支援政府和前线。商业运输发展,边区经济独立,推动抗日。毛主席后来继续节俭,1958年后,国家困难时,降工资,饭桌无肉。医生劝吃补品,他说吃饱就行,等全国人民都吃好再谈。他衣服补丁叠补丁,一件睡衣补67块,洗白了还不换。卫士周福明劝换新,他说国家难,补补还能穿。直到衣服破了,才同意换。 王震后来升迁,1945年带队南下,参加解放战争,建立根据地。建国后,当军区司令,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荒百万亩,支持边疆发展。1975年任副总理,管农业,到1993年去世。毛主席1976年逝世,一生倡导节约,推动国家自立。他的作风影响深远,许多人学习。王震的贡献,在屯田和建设上,留下遗产。 这个故事从1943年南泥湾开始,延伸到两人一生,展现出在困难中求生存的智慧。节约不是小事,而是领导风范的核心。南泥湾精神,至今激励人们面对挑战时,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