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强奸是一个法律问题,而美军驻华是一个政治问题,两者最好不要发生联系”。当时,这位公知祖师爷任北大校长。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因何表达出这个奇葩观点?事情的起因是一起轰动民国的强奸案。 1946年12月24日,平安夜的北平寒风刺骨。北大女生沈崇刚走出王府井电影院,就被两个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盯上了。他们把她拖到东单操场的草丛里,实施了强奸。消息像野火一样烧遍北平,第二天,北大、清华的学生举着“严惩凶手”“美军撤出中国”的标语涌上街头,连卖糖葫芦的老汉都跟着骂:“洋人在咱地盘上欺负咱闺女,还有王法吗?” 那会儿胡适刚从南京回北平,屁股还没坐热,学生代表就堵在了校长办公室。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把沈崇的控诉信拍在桌上:“胡校长,那是咱北大的学生!美军在北平强买强卖、调戏妇女不是一回了,这次都把人强奸了,您得给个说法!”胡适推了推眼镜,慢悠悠地说:“诸位稍安勿躁,法律自有公断。美军驻华是政府定的事,别混为一谈。” 学生们炸了锅。有个女生哭着喊:“您是校长啊!沈崇同学现在不敢出门,夜里做噩梦,您跟我们说‘别混为一谈’?”胡适脸一沉,提高了声音:“我是校长,更得讲理性!你们上街游行,万一影响了中美合作,谁负得起责任?”这话传到校外,连摆摊的小贩都撇嘴:“这校长,胳膊肘咋往外拐?” 其实胡适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一直主张“全盘西化”,觉得美国是民主标杆,中美关系不能闹僵。抗战刚结束,国民政府靠着美国援助撑场面,他作为北大校长,既要给政府留面子,又想维持自己“开明学者”的形象。可他忘了,沈崇的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教师,一家人都是体面人,出了这种事,连宋庆龄都发电报谴责美军,他却还在讲“法律与政治分开”。 更让人寒心的是庭审那天。美军军事法庭上,被告士兵的律师说沈崇“主动勾引”,还拿出她穿的旗袍说“布料太鲜艳,引人遐想”。胡适的学生去旁听,回来跟他说这事,他只是叹了句:“法庭讲证据,别听传言。”可他不知道,沈崇为了自证清白,把带血的内衣都交了上去,却还是被美军法庭轻判——两个士兵一个无罪释放,一个只判了十年,后来还被提前释放。 北平的报纸骂他“软骨病”,学生在校园里贴标语:“胡适胡适,万事糊涂”。他的朋友劝他:“你哪怕说句同情受害者的话,也不至于这么被动。”他却在日记里写:“民众情绪易被煽动,学者当保持冷静。”可他所谓的“冷静”,在受害者眼里,就是冷漠;在百姓眼里,就是帮着外人欺负自家人。 后来沈崇转学到上海,一辈子没再回过北平。有人问她恨不恨胡适,她只是摇摇头:“他不懂,被欺负的时候,哪分得清什么法律问题、政治问题?只知道自己的国家弱,连自己的闺女都护不住。” 胡适总说自己是“独立学者”,可在国家主权和民众尊严面前,他的“理性”成了逃避,他的“分开论”成了帮凶。学者的冷静,不该是冷漠;理性,更不能是对同胞苦难的视而不见。 那么,当个人立场与民族情感冲突时,知识分子该坚守的底线是什么?是所谓的“客观中立”,还是敢于为弱者发声的勇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胡适说:“强奸是一个法律问题,而美军驻华是一个政治问题,两者最好不要发生联系”。
佳佳怡
2025-07-31 15:35: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