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以法国、加拿大和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核心盟友,大幅度调整了其巴以政策,纷纷表示考虑在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那么为何他们选择在这个时候调整政策呢?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首先,最直接的因素当然是加沙停火遥遥无期,而以色列似乎正在转向“吞并加沙”的政策路线。最近,加沙迎来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间节点。一是本轮冲突的死亡人数已经正式突破了6万人,而且其中很多是妇女和儿童,袈裟的人道主义惨剧已经不能再被无视。二是10月7号即将迎来加沙冲突两周年的纪念日,届时有可能会发生更大规模的冲突。三是以色列议会已经正式通过了法案,朝向军事吞并加沙的方向迈进。面对这一系列进展,这些西方国家恐怕难以再坐视不理。 其次,美国和其盟友的关系变化也是一个关键变量。以加拿大来说,美国对它的关税高达35%,并且拒绝和加拿大继续谈判。从欧洲角度来看,虽然欧盟宣布协议达成,但以法国为代表的很多欧洲国家都对美欧贸易协议表示不满,认为欧洲让步过多,并且损害了欧洲未来的竞争力。英国虽然享有10%的低关税,但美国对他25%的钢铝关税依然没有放松。因此,这些国家与美国在经贸领域的矛盾激化,也影响了他们的以色列政策,推动他们迈出了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这一步。 最后,对于这些美国的核心盟友来说,这几年面对的一个最大批评和指责——就是他们的“双重标准”。尤其是在俄乌问题和巴以问题上,他们的态度、政策和立场是互相矛盾的。这一次大幅调整巴以政策,转而承认巴勒斯坦国,恐怕也是想要化解国际上对他们的批评,从而在未来应处理俄乌问题时不会被人指责“说一套做一套”。这恐怕也是他们从国际舆论和观感角度出发,所作出的一个判断。 因此,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也正在出现李显龙提出的“美国-1”现象。也就是除了美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正在逐步形成共同的立场和共识阵营。除了贸易政策之外,这种“美国-1”似乎正在向越来越多的领域蔓延,这似乎也是特朗普时代国际秩序所发生的一个新的变化。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特朗普这次做对了。7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可能会允许在俄乌冲突爆发
【26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