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皇后正在睡觉,25岁的李隆基突然闯入,韦皇后又惊又怒:“大胆逆子!”谁料,韦皇后话还没说完,就被一剑刺穿胸膛,血溅五步,随后,李隆基又冲进安乐公主寝宫,将安乐公主送上西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710年夏天,长安城的空气闷得像要滴出水来,唐中宗李显突然去世,留下年仅十六岁的儿子继位,宫里宫外一片安静,但这种沉寂里夹杂着一丝不安,人们都知道,这一回,真正握着朝政的人不是这位新皇,而是他的母亲——韦皇后。 韦氏从不是个甘于平庸的女子,她出身高门,又曾是武则天的儿媳,自幼见惯深宫权谋,如今丈夫去世,儿子年幼,朝廷大权尽归她手,她不再满足于做一个皇太后,而是想着如何仿照曾经的婆婆,彻底掌握帝位,她扩充羽林军,重用韦家人,甚至将宫廷内务全部换成自己亲信,宫中连钥匙都落入她家族手里。 与此同时,朝堂上乌云密布,那些曾为李唐立下功勋的老臣们一个个沉默不语,宗室成员也噤若寒蝉,一场权力重组正悄然进行,所有人都知道,韦氏准备将李氏彻底清除出权力中心。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坐以待毙,太平公主是唐中宗的妹妹,曾在武则天朝中历练多年,手握权势,她早已看出韦后野心勃勃,担心自己也会成为牺牲品,另一边,年轻的临淄王李隆基也在暗中观察形势,他虽然年纪轻轻,但从小耳濡目染,对皇权斗争并不陌生,他知道,若放任不管,李唐江山迟早会姓韦。 这时,一个突发的情报震动了相王府后院,韦氏准备在七月底前后大规模清洗宗室,提前为自己称帝铺路,这个消息来自一位韦氏阵营中的高官,他在深夜偷偷出现在李隆基府邸,满身是泥,神色慌张,他的出现,无疑打破了原本还维持着脆弱平衡的局势。 李隆基开始行动,他没有声张,而是悄悄调动起羽林军中的旧部,联合太平公主的势力,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他们知道,一旦行动失败,不仅会身死族灭,还会葬送李唐的根基,所以他们必须一击即中,绝无退路。 七月的一个夜晚,长安城上空飘着细雨,宫墙外的马蹄声被泥土掩盖,万骑营已经悄然换上精锐战马,羽林军的几个关键营帐,也早被暗中控制,宫门处原本的守将并未做出抵抗,因为他们早就站好了队伍,不少人在心底早已厌倦韦氏的专横,只等一个时机。 行动开始时几乎没有阻力,从玄武门一路推进,熟悉宫中地形的工匠带路,斧头砍断门闩,士兵们鱼贯而入,韦皇后的寝宫在最深处,她的亲兵被迅速制服,整座宫殿在寂静中失去了主人的守护,她还未从梦中彻底醒来,便已成了历史。 另一边,安乐公主的宫殿更像一座珠宝馆,金碧辉煌,处处是奢华痕迹,她曾想成为“皇太女”,将李唐王朝变为母女二人的天下,如今,朝堂的怒火、宗室的怨气,全在这夜里集中爆发,政变部队没有给她留下任何机会。 天亮时,宫中的血腥味还未散尽,一夜之间,韦氏党羽大部分被清除,宫中权力结构彻底更换,小皇帝李重茂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局不知所措,主动让位,李旦再次被推上皇位,而这场政变的真正主导者李隆基,则被立为储君。 这场行动迅猛、彻底,没有留下后患,太平公主站在宫门前,看着混乱平息,神情平静,她知道,表面上赢得的是李家的复位,实际掌控大局的,却是她与侄儿共同构筑的新秩序。 然而,这样的平衡并不长久,政变之后,太平公主开始积极介入朝政,她提拔亲信,干涉政务,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集团,她的野心并不比韦皇后小,只是更懂得掩藏,她在朝中推举的宰相多达七人,成为朝堂上另一堵难以逾越的墙。 李隆基并非看不出这一切,他也明白,若不及时制衡权力,李唐王朝将再次陷入权臣当道的局面,他开始稳扎稳打,一方面继续整顿朝政,启用寒门贤臣如姚崇、宋璟;另一方面则悄然打压太平公主派系,削弱她在朝中的影响力。 最终的摊牌在三年后到来,太平公主被指控谋反,皇帝下令金吾卫围剿其府,她最终在镜前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曾经在宫中叱咤风云的公主,也没能逃过权力的清算。 至此,李隆基彻底掌握了朝政大权,开元元年,他正式登上帝位,开启了唐朝最辉煌的一段时期,朝堂上不再有韦氏的影子,也不再有宗室内斗的阴霾,李隆基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政治清明,百姓安居,唐朝进入了盛世阶段。 信息来源:主要信源:(中国青年报——上官婉儿的墓志,透露历史的真相)
韦皇后正在睡觉,25岁的李隆基突然闯入,韦皇后又惊又怒:“大胆逆子!”谁料,韦皇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31 16:16:18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