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大发了!”黑龙江,女生高考不理想,报了塔里木大学兜底,结果,26日得知她居然真被录取了,要知道,这学校在黑龙江只招8人,这么小的几率都被女生碰上了,考上大学本该高兴,可女生却哭了,两地差不多5000km的距离,甚至超过学费的3500!难怪让女生崩溃! “我就想找个保底的,谁知道真把我‘发配’到新疆去了啊!” 黑龙江大庆女生女子(化名)举着塔里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着手机镜头边哭边抹眼泪说道。 那天,她查完录取结果的瞬间,从“终于有学上”的庆幸,直接坠入“要横跨5000公里上学”的崩溃,这所学校在黑龙江仅招8人,比中彩票还小的概率,硬生生砸在了她头上,可随之而来的,是远超学费的路费压力,和对遥远异乡的迷茫。 高考结束后,女子的分数刚擦过本科线。志愿填报时,她和无数“踩线”考生一样,抱着“冲稳保”的心态填志愿:“冲”的院校选了本省边缘城市,“稳”的挑了周边省份,最后“保”的选项里,她盯着地图上最偏远的角落,选了塔里木大学。 “这么偏的学校,黑龙江才招8个人,肯定录不上,就当兜底!” 填完志愿的她还和闺蜜调侃,“要是真被塔里木录了,我直接哭晕在黑龙江!” 谁也没料到,命运偏要跟她开这个“黑色幽默”。录取结果放榜后,女子抱着“走流程”的心态登录考试院网站,输入准考证号的手都在发抖。 当“塔里木大学”几个字跳出屏幕时,她先是呆坐3秒,接着疯狂翻招生计划表,果然,黑龙江理科批次里,这所学校真的只招8人!“我居然是那1/8?!” 她第一时间给闺蜜发消息,聊天框里弹出一连串“哈哈哈哈哈哈”,还附上自己崩溃到哭的视频,配文“录取到新疆去了,塔里木在黑龙江招8人”。 崩溃的不止是“天选之子”般的录取概率,更是横在眼前的现实难题。女子拿着录取通知书算了笔账:塔里木大学一年学费约3500元,可从黑龙江大庆到新疆阿拉尔市,直线距离超3000公里,实际路程接近5000公里。 坐火车硬座,单程得40多个小时,票价约500元;坐飞机经济舱全价超2000元,打折后也得1500元左右。寒暑假回家两次,路费至少3000元,几乎赶上一年学费!要是遇到急事想回家,成本更高。 更让她揪心的是家庭压力,父母都是工厂工人,供她上学本就不易,这笔“额外路费”像座小山压过来。女子哭着和父母视频:“来回一趟路费够我半个学期生活费了……” 父母劝她“能上大学就好,慢慢适应”,可挂了电话,她盯着手机里“黑龙江到新疆航线图”,眼泪又止不住地掉。 事件被闺蜜发到社交平台后,评论区瞬间炸锅: 有人调侃“反向劝学现场!兜底不成,直接‘发配’边疆”; 有人共情“路费真的是大问题,我当年跨省上学,寒暑假路费比学费还贵,每次回家都心疼”; 也有黑龙江老乡补刀“这学校在咱这招8人,你就是天选之子啊,哭啥!” 理性派则分析“塔里木大学是好学校,在新疆就业有优势,距离能锻炼独立能力,说不定去了会爱上”。 可女子明白,志愿一旦录取基本没法更改。她看着录取通知书上“阿拉尔市”的地址,既期待又害怕:“听说那边风景很美,可5000公里外的异乡,真的能适应吗?” 更现实的是,开学时的路费、生活费,像块大石头压在胸口,“早知道就不报这兜底志愿了,现在想反悔都没机会……” 这场“兜底成定局”的高考插曲,戳中了多少考生填志愿时的“赌心态”,用偏远学校当保底,以为“概率低到不可能”,却没想到命运偶尔会“较真”。 可换个角度看,5000公里的距离,何尝不是成长的契机?就像网友说的:“现在哭是因为未知的恐惧,说不定四年后,哭是因为舍不得离开。”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好崩溃...高考出分后女儿才跟我坦白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