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11日,开往武昌的K148次列车上,76名假扮成农民工的歹徒在成都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7-31 17:39:15

2001年2月11日,开往武昌的K148次列车上,76名假扮成农民工的歹徒在成都上车!乘务员觉到不对劲,因为他们的气质完全不像农民工,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农民工兄弟们,风里来雨里去,脸上是沧桑,眼神里是朴实和对未来的期盼,哪怕累得不行,身上那股子实在劲儿是藏不住的。但那76个人,据后来的乘务员回忆,他们眼神飘忽,带着一股子戾气,三五成群,走路都带风,看人的眼神充满了挑衅和不屑。那不是打工人的疲惫,那是一种随时准备“开干”的凶悍。这就是“气质”,一种装不出来的气场。 果不其然,列车一开动,这帮人就露出了獠牙。他们根本不是去打工的,而是把这趟满载着返乡、返岗人员的列车,当成了他们的“提款机”和“游乐场”。 在那个年代,火车站的安检远没有现在这么密不透风。这76名歹徒,人手一把两尺多长的砍刀,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带上了车。他们先是强占座位,把本就拥挤的车厢搅得鸡飞狗跳。有乘客敢理论一句,立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紧接着,抢劫开始了。他们挨个车厢地毯式“扫荡”,抢钱、抢物,有个民工大哥的血汗钱被抢,跪地哀求,换来的却是歹徒无情的一刀。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对女性乘客的公然猥亵和骚扰。车厢里,孩子的哭喊声、女人的尖叫声、歹徒的叫骂声混成一团。 当时车上只有4名乘警。面对手持凶器的亡命之徒,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时间被歹徒分割包围,局面万分危急。 整个列车,成了一座被恐惧笼罩的孤岛。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只能任人宰割的时候,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 这个人叫卢加胜,当时是南京军区某部队的一名四级士兵。春节探亲结束,他正要归队。嘈杂的吵闹声把他惊醒,作为一个军人,他瞬间就明白发生了什么。 他完全可以躲在别的车厢,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毕竟他没穿军装,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份。脱下军装,他也是个儿子,是个普通人。可他没有。 当乘警在车厢里绝望地呼喊“车上有没有军人或者警察”时,卢加胜没有一丝犹豫,第一个站了出来。紧接着,陆陆续续又有14名来自不同部队、素不相识的军人站了出来。 15个互不相识的军人,4名乘警,这就是对抗76名持刀歹徒的全部力量。 没有防弹衣,没有武器,甚至连根警棍都没有。有的,只是一腔血勇和刻在骨子里的责任。 擒贼先擒王,这是卢加胜提出的策略。他们迅速锁定几个带头的匪首,制定了简单的作战计划:分组行动,先把头目引到空间稍微大点的餐车控制住,然后再分割瓦解其余的歹徒。 计划很完美,但现实是残酷的。搏斗瞬间爆发,狭窄的车厢成了最惨烈的角斗场。歹徒们仗着人多、有刀,疯狂地向这些军人和乘警身上砍去。车厢里到处是乘客,军人们束手束脚,生怕误伤了群众,打得异常被动。 卢加胜首当其冲,一把砍刀直接劈向他的头,鲜血瞬间就糊住了他的眼睛。 他的右小腿被砍伤,右手在夺刀时被一个歹徒死死咬住,神经受到了损伤。但他没有退。他知道,要是退了,身后这一整车人的命运不堪设想。 整整三个小时的殊死搏斗,这群军人硬是用血肉之躯,徒手制服了全部76名歹徒,缴获了200多件凶器。 2月12日凌晨,列车在宣汉站紧急停靠,几十名荷枪实弹的特警冲上车时,看到的是满身鲜血的英雄和被捆得结结实实的歹徒。这场建国以来最大的列车抢劫案,就以这样一种传奇的方式落幕。 事后,他被送到医院。伤得那么重,头上缝了针,腿上、手上都有伤,但他住了10天就急着出院了。因为部队要野外拉练,他怕掉队。近8000元的医药费,他自己掏腰包结清,然后悄悄回了部队。 回到部队,有人问他头上的伤疤怎么回事,他轻描淡写地说是“自己不小心摔的”。关于火车上的那三个小时,他只字未提。 后来,《解放军报》等各大媒体都在寻找这群“穿军装的英雄”,把卢加胜列在第一位,但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他看到了报纸,战友也问过他,他都笑着否认了。 这一瞒,就是六年。 如果不是那道藏不住的伤疤,这个故事的结局可能就要改写了。 2007年3月,师领导来连队检查工作,偶然看到了卢加胜额头上那道狰狞的疤痕。在领导的反复追问下,这个嘴比石头还硬的汉子,才终于吐露了当年的真相。 真相大白后,迟来的荣誉终于淹没了他。一等功、全军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他都配得上。但在这六年里,他因为学历不够,两次与提干的机会失之交臂。如果他早点说出来,凭借这份天大的功劳,他的军旅生涯绝对是另一番景象。 有消息说,卢加胜已经从部队转业,到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工作,成了一名普通的干部。从战场英雄到机关干部,他的人生回归了平凡。

0 阅读:201

猜你喜欢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