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贵州山区寒门学子苏济坤,以707分排名全省第5名,被北京大学录取。他的父亲患有精神疾病,母亲因为生活太苦,早早离家出走了。虽然苏济坤不是省状元,但我仍被他的坚持与努力感动到。 苏济坤2002年出生在贵州黔南州平浪镇罗雍村,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山村。村子偏僻,交通闭塞,村民多以种田为生,生活贫困。苏济坤的父亲早年患上精神疾病,需长期服药,家中经济全靠微薄的收入支撑。母亲在他年幼时因生活艰难离开,留下他和弟弟与父亲相依为命。低保金每月1000多元,是全家唯一的固定收入。苏济坤小小年纪就得干农活、做家务,喂鸡、种菜、挑水,样样不落,还要照顾弟弟和病弱的父亲,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 童年对苏济坤来说,几乎没有欢乐时光。村里孩子能在田边玩耍,他却得忙着家务和农活。家里的土坯房破旧,电灯常坏,他只能点煤油灯读书。课本和习题册买不起,他就借同学的资料,一笔一画抄下来,废纸上满是密密麻麻的字迹。衣服是邻居送的旧衣,鞋子补了又补,但他从不抱怨。每天清晨,他背着书包,走两小时山路去学校,鞋底磨得发白,书包里只有冷馒头和咸菜。这样的日子,他咬牙坚持了十几年。 求学路上,苏济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学校离家远,山路崎岖,他每天五点起床,赶在晨雾散去前出发。到了学校,他坐在教室前排,认真记笔记,从不错过老师讲的每道题。没钱买练习册,他就抄同学的题目,晚上借着微弱的烛光反复演算。数学公式、英语单词,他一字不漏地记在纸上,纸张用得省而又省,字写得小而密。课后他常向老师请教,拿着笔记本追问解题思路。校服洗得发白,裤脚常沾泥点,但他专注学习的样子从不改变。 高考前的日子,苏济坤几乎不给自己休息时间。每天复习到深夜,桌上堆满抄写的笔记,字迹工整清晰。他把每一道错题都整理出来,反复钻研,直到弄懂为止。2020年高考,他考出707分,拿下黔南州理科第一,全省第五的成绩,顺利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成绩公布那天,村里热闹得像过年,乡亲们围着看他的录取通知书,脸上满是笑意。他的努力,终于让这个山村的孩子走出了大山。 成绩出来后,苏济坤的故事传遍了当地。黔南州的教育部门给他颁了奖状,表彰他的优异成绩。爱心人士和机构纷纷伸出援手,送来助学金和生活物资。这些资助让他能安心准备大学生活,不用再为学费发愁。出发去北京前,他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带上父亲的药和几件旧衣服。火车开动时,他坐在车厢里,手里攥着通知书,目光坚定。在北大,他继续保持刻苦的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笔记写得满满当当。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证明了知识能改变命运。
考上了北大但是看到这个学费…瞒着全家人考上了北大
【65评论】【5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