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的一场电话会谈,释放出一则足以撬动亚太外交棋局的重磅消息:特朗普已决定亲自出席今年10月于马来西亚举行的第47届东盟峰会! 这个消息之所以引发震动,皆因美国总统缺席东盟峰会已成多年“惯例”。特朗普本人过去在其总统任期内就曾数次缺席,其继任者拜登总统在出席频率上也未能“达标”。因此,特朗普此番“破例”亲征马来西亚,无疑是个巨大转折点。 这个决定充满戏剧性——众所周知,特朗普历来对多边国际机制抱有怀疑甚至反感态度,其外交政策常以单边主义和双边交易为鲜明特征。一个“讨厌多边主义”的美国总统,居然选择踏上东盟峰会这个典型的多边外交舞台,动机何在?立刻成为全球外交观察家热议的焦点。 综合各方分析,特朗普的此番“破冰”之旅,背后可能受到两大关键因素的强烈驱动: • “救火队长”的角色诱惑? 据报道,马来西亚已主动邀请美国参与调解柬埔寨与泰国之间由来已久的边境冲突。这一“邀请函”对特朗普而言,可能正中下怀。外媒分析称,特朗普对此“兴奋不已”。参与斡旋地区冲突,展示美国影响力并塑造积极领导形象,这种高光时刻对其个人声望和国际地位无疑是强力加分项,契合其钟爱 “强人领导力叙事”的风格。 • 亚洲外交的“B计划”布局? 与此同时,多方观察注意到另一个潜在的背景因素:特朗普团队原本推动在年内与中国北京或韩国举行元首级会晤的可能性,近期显著遇冷甚至趋于渺茫。在此背景下,亲自出席东盟峰会,极有可能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替代方案”策略。通过高调参与东盟这个汇聚中国近邻的关键平台,特朗普既能宣示美国“重返亚太”(或“印太”)的承诺不减,保持在该区域的存在感和议题主导权,又能“巧妙”弥补因其他重要双边会晤难以成行而可能产生的战略“空白”。 无论动机如何组合,特朗普决定现身吉隆坡已是一个不容更改的外交信号。这将是其巩固或重塑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同盟关系的关键一步。其言行能否为美国在东南亚赢得更多战略筹码?能否平衡中国在该区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尤其当“斡旋泰柬冲突”的诱人前景已摆在眼前,特朗普究竟会扮演怎样的角色?这场“破惯例”的东盟之行,已被赋予了远超峰会本身的地缘政治意义,其最终效果如何,将是观察未来一年亚太战略格局变化的重要风向标。
莫迪老仙想杀人的目光怒视着反对党质问他的“愚民”宣传手段,喝水也掩饰不了心虚的怒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