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的“最狠连长”,带着1个连葬送敌军2个师,回国后当上师长1951年,一支连队断了两个师的退路。 一个连长,不靠奇迹,全靠命搏。这人就是毛张苗,5连连长。 要说毛张苗的“狠”,先得从他十六岁那年说起。浙江奉化老家遭了灾,地主逼债时打断了他爹的腿,他夜里摸进地主家粮仓,被抓住后吊在树上打。 鞭子抽在背上,血顺着树干往下淌,毛张苗愣是没吭一声,眼睛瞪得像要冒火。地主骂他“小野种”,他咬着牙回“总有一天,你们这些人再也不能欺负老百姓”。那天夜里,他揣着爹偷偷塞的半块窝头,摸黑投奔了当地的游击队——他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这些人专打地主恶霸,能给穷人撑腰。 刚参军时,他个子矮,扛不动步枪,就背着马刀跟在队伍后面。第一次参加伏击战,他瞅准一个汉奸的后腰,攥着马刀的手沁出冷汗,可想起爹断了的腿,想起粮仓里发霉的粮食,还是闭着眼冲了上去。战后清理战场,老兵拍着他的肩说“小子够狠”,他却蹲在地上吐了半天——不是怕,是恨自己下手慢了,让另一个汉奸跑了。 1949年渡江战役,毛张苗已经是班长。部队攻打一个碉堡,三次冲锋都被压了回来,他抱着炸药包就想往上冲,被排长拽住:“送死能解决问题?”他红着眼吼“不炸掉它,更多人要死!” 最后,他带着两个战士,从碉堡侧面的水洼里爬过去,水没过胸口,冻得浑身发抖,却死死攥着炸药包,直到摸到碉堡底座,拉弦后滚进水里。“轰隆”一声响,他从水里冒出来,满脸泥污,笑着喊“炸掉了!” 到了朝鲜战场,5连成了“尖刀连”。1951年夏,美军第2师和南朝鲜第8师想从华川方向突围,上级下了死命令:5连必须守住314高地,断敌退路,哪怕只剩一个人。毛张苗在战前动员会上,把烟袋锅往石头上磕得“当当”响:“咱连120号人,今天就当120颗钉子,钉死在这高地上!” 高地就像个倒扣的铁锅,光秃秃的没处躲。美军的飞机大炮轮番轰炸,阵地上的土被翻了一遍又一遍。毛张苗把连队分成三个战斗小组,他带一组守主峰,另外两组藏在反斜面的弹坑里。敌军冲锋时,他让战士们先躲着,等敌人离阵地只剩五十米,才喊“打!”手榴弹像雨点似的砸下去,步枪、冲锋枪一起开火,把第一波进攻打退了。 打了三天三夜,120人的连队只剩37个能战斗的。毛张苗的左臂被弹片划伤,用布条缠紧了接着指挥,嗓子喊得发不出声,就用手势比划。有个新兵吓得哭,他走过去,掏出揣了两天的压缩饼干塞给新兵:“吃了,有力气才能杀敌人。你看山下那些逃跑的,当年欺负我爹的地主,跟他们一个样。” 最险的是第四天拂晓,敌军集中坦克开路,想强行突破。毛张苗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突然抓起炸药包,就往坦克履带下冲。战士小李拽住他:“连长!让我去!”他一脚把小李踹开:“你还小,留着命看胜利!”刚跑出两步,他发现坦克后面跟着黑压压的步兵,突然喊“都扔燃烧瓶!” 原来他早让人收集了空酒瓶,灌上汽油,这会儿全派上了用场。火一烧,坦克成了“火刺猬”,步兵乱了阵脚,5连趁势反击,愣是把敌军堵了回去。 等大部队赶到时,毛张苗正靠在弹坑里,给伤员包扎,身边堆着30多支缴获的步枪。他看着涌上来的战友,咧开嘴笑,露出缺了颗门牙——那是在拼刺刀时被敌人打掉的。此战,5连以伤亡83人的代价,歼敌1200余人,彻底断了两个师的退路,为后续围歼战赢得了时间。 回国后,有人问他“当时怕不怕”。他摸着左臂的伤疤,烟袋锅在手里转着:“怕?咋不怕!可一想到老家的爹能安稳种地,想到那些牺牲的弟兄,就觉得这条命不算啥。”后来他当上师长,训练时总爱蹲在地上,跟新兵讲314高地的故事:“狠不是瞎冲,是知道为啥而冲。” 这个从奉化农家走出来的连长,用一股子“不要命”的狠劲,在异国他乡的高地上,钉出了中国人的骨气。他的“狠”里,藏着对欺负人的恨,对战友的护,对家国的爱。 你说,这战场上的“狠”,到底是被逼出来的血性,还是打心底里想护住什么的执念?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志愿军的“最狠连长”,带着1个连葬送敌军2个师,回国后当上师长1951年,一支连
佳佳怡
2025-08-01 12:35: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