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飞越对马海峡,日韩竟毫无察觉。两国舆论哗然:斥巨资部署的“萨德”系统形同虚设,连美军的雷达都成了睁眼瞎! 中国官方媒体主动爆出了一条惊人消息:空军“王海大队”的歼-20战斗机,飞越了对马海峡执行实战化演训。 全世界都在等待东京、首尔和五角大楼的回应。结果,等来的是一片死寂。本应警报四起、战机升空的日本和韩国,其官方机构集体失声。 没有雷达发现报告,没有外交抗议,甚至连一句场面话都没有。驻扎在日韩的美军,同样保持了诡异的沉默。 官方的寂静引爆了民间的舆论。日本和韩国的媒体与网络社区,几乎是瞬间“破防”。《韩联社》等主流媒体在确认本国军方零反应后,字里行间充满了不解。 这种集体沉默,迅速在舆论场发酵出两个让当局难堪的结论。 一是歼-20的隐身性能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水平。它如入无人之境,悄无声息地穿过了理论上密不透风的雷达网,然后自己宣告“我来过”。 第二个结论则更加致命,矛头直指驻韩美军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这套曾被吹嘘能看穿半个亚洲的千里眼,这次彻底成了睁眼瞎。更有人说,“萨德不过是个昂贵的摆设”。 面对汹涌的质疑,一些韩国媒体开始辩解,最流行的说法是“萨德”的雷达主要朝向朝鲜,没看见从另一方向飞来的歼-20。这个解释看似合理,实则越描越黑。 一个只能看前门、不管后院的防空系统,在现代战争中还有何用? 当然,还有一种更阴谋论的猜测,即“战略性沉默”。这种说法认为,美军的雷达或许看见了,但评估后发现根本无法拦截。 与其承认“看得见,但打不着”的双重失败,不如干脆假装“没看见”,至少只承担技术失灵的责任,面子上能过得去。 无论“真没看见”还是“看见了不敢说”,都指向同一个结果。前者是硬件不行,技术落后;后者是联盟失信,反应机制崩溃。 无论哪种解释,都证明那套耗资巨大的美日韩联合防空体系,在歼-20面前已经失效。事实证明,中国设计师走出了一条不同的技术路线。 过去,西方航空界普遍怀疑歼-20独特的鸭翼设计会破坏隐身。这次无声的穿越,就是对这种认知惯性最响亮的一记耳光。 歼-20的“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通过精巧的融合设计,在保证超强机动性的同时,也将雷达反射控制到极致,证明了鸭翼并非隐身的天敌。 如果说气动布局是骨架,那歼-20的“皮肤”,即被称为“超材料”的隐身科技,才是它成为幽灵的关键。它能主动引导电磁波绕行。歼-20副总设计师王海峰曾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一飞到天上,人家看不见,这没办法。”现在看来,这全是底气。 一次技术突防固然震撼,但数量规模的优势才是真正改变规则的力量。据估算,2025年底,机队规模可能超过美国在西太平洋部署的F-22和F-35的总和。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成为全球唯一能同时生产两款五代机(歼-20和歼-35)的国家。这展现的已不是单一型号的成功,而是一个完整、强大且高效的航空工业体系。 (来源:央视新闻报道)
歼-20飞越对马海峡,日韩竟毫无察觉。两国舆论哗然:斥巨资部署的“萨德”系统形同
香茶品岁
2025-08-01 15:59: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