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韩大使馆被砸,韩国警察冷眼旁观,李在明为何选择“沉默”?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2025年6月,中国驻韩大使馆门口炸开了锅,当时现场那叫一个乱,玻璃窗全被砸碎了,墙上喷满了乱七八糟的涂鸦,大门窗框都被撬得歪七扭八,有些极端分子甚至想硬闯进去。 使馆周围一片狼藉,碎玻璃渣子满地都是,墙面像是被狂涂乱画的广告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找不着,这场面谁看都得说一句:这也太嚣张了。 根据韩国官方和媒体报道,这些砸大使馆的极端分子,多半是些反华团体里的激进分子,成分复杂,有的是极右翼组织的成员,有的可能是受了某些政治势力的煽动。 他们之所以这么干,表面上看,是对中国在某些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不满,比如南海问题或者贸易摩擦,拿这些当借口发泄情绪。 但往深了挖,这背后没准还有人推波助澜,想借机给中韩关系添堵,给韩国政府施压。 韩国政坛历来亲美派和亲华派斗得厉害,这帮人挑这个时候闹事,摆明了是想让李在明难堪。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中国大使馆也在事发第一时间,找到了韩国政府求助,要求警方立刻出面制止,同时紧急加固了安保措施,比如临时封锁入口、加强内部警卫,避免事态失控。 据外交部后来披露,大使馆还通过正式渠道向韩国外交部提出抗议,要求韩国履行国际义务,保护使馆安全。 可韩国政府最初的反应,实在挺让人寒心。 现场的韩国警察跟看戏似的,没啥实质行动,愣是让这帮人撒了半天野,韩国外交部头两天也没个正式表态,拖到第三天才磨磨蹭蹭地说了句“抱歉”,承诺加强保护。 这态度,搁谁身上不得气炸? 再说李在明,这位新上任的总统,事发后48小时愣是没吭声。 不少人就纳闷了,他一向对中国态度还算友好,上台前老强调中韩合作多重要,怎么这回哑巴了? 要弄明白这事儿,得看看他的处境。 李在明2025年刚当上总统,根基还不稳,之前还因为违反《公职选举法》被判过刑,虽然二审翻了案,但政治对手一直拿这事儿挤兑他。 韩国政坛那水深得很,亲美派势力盘根错节,对中国的事特别敏感。 李在明要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替中国说话,保不齐就被扣上“亲华”的帽子,国内反对派立马能借机发难,说他“卖国”。 国会里那些反对党议员,也能借机搞联合抵制,甚至推动弹劾。 韩国媒体也不是省油的灯,舆论一炒作,李在明的支持率保准得掉几点,他这总统当得本来就如履薄冰,再多个把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李在明只能在中美之间走钢丝,一边不想得罪中国,毕竟中韩经济联系紧密,韩国出口少不了中国市场;另一边又不敢太硬气,怕美国那边不高兴,国内亲美派再给他使绊子。 他这48小时不吭声,估计是想先看看风向,掂量掂量利弊,等事态明朗再表态。 可这招“以静制动”,在外交上真不咋高明,反倒让韩国政府显得软弱无能。 不过咱中国向来都是一码归一码,可没惯着这毛病。 事件一出,外交部发言人就放了硬话,说韩国没尽到保护使馆的责任,严重侵犯中国尊严,要求立刻整改。 中国还通过外交渠道正式抗议,催着韩国给说法,这态度硬邦邦的,摆明了告诉韩国:别拿中国的底线当儿戏。 在这种压力下,韩国政府第三天总算低了头,外交部表态道歉,还说要加强使馆安保。 后续韩国政府也立即加派了警力,加强了使馆区的巡逻,更是一再承诺不让类似事发生。 可这改变看着更像是应付,实际执行咋样还得打个问号。 韩国媒体报道说,当地警察态度还是不冷不热,估计表面的整改多过实质的改进,中国这边显然不买账,外交部继续施压,要求韩国拿出真行动。 要是韩国继续这么沉默下去,代价可不小,中韩关系本来就因为这事蒙了阴影,再不积极处理,经济上韩国得吃大亏。 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韩国对华出口占了总出口的20%以上,电子产品、汽车零件啥的都指着中国市场呢。 关系一恶化,贸易壁垒一上来,韩国企业得哭晕在厕所。 文化交流也得受影响,韩剧韩流在中国还挺火,可舆论一变味,抵制一起来,韩国娱乐产业也得跟着遭殃。 更别提外交层面,韩国在东亚的地位本来就夹在中美之间,再这么不给力,国际信誉都得折腾没。 如此看来,这事暴露了韩国政府在外事上的犹豫不决,也让人看清了韩国政坛那点复杂的小心思。 李在明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可这回沉默得不是时候,让中韩关系平白受了伤。 中国这边态度硬得很,韩国再不拿出诚意,付出的代价可不是一句“抱歉”能抹平的。 咱就看韩国政府之后能不能长点记性,别再干这种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蠢事。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1】大象新闻: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 【2】观察者网:部分美国人认为韩国总统“亲华”?李在明称:希望美国不要误解我
中国驻韩大使馆被砸,韩国警察冷眼旁观,李在明为何选择“沉默”? (阅读前请点个
柳淮蕊
2025-08-01 17:19:40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