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看看蒋介石对我军一些将领授衔,都授了些什么军衔?这些军衔和建国后1955年大授衔,有没有大变化? 那些后来成为元帅和大将的将领,早年经历各不相同,你觉得他们的起点怎么影响了他们在抗日战场上的角色?比如朱德,出生在四川穷苦人家,1905年加入滇军,参加过护国战争和辛亥革命,1922年去德国留学,接触新思想后回国投身革命。这段从旧军阀到革命者的转变,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指挥经验。彭德怀来自湖南农民家庭,1916年入湘军,当过兵和矿工,1922年参加起义,经历多次战斗,让他养成务实作风。你会怎么评估这些底层出身对领导能力的塑造? 叶剑英出生广东,1917年进云南讲武堂,1920年加入孙中山护法军,北伐时指挥部队,积累战略知识。林彪1925年入黄埔军校,参加北伐和井冈山斗争,擅长机动战。贺龙1914年参加反袁起义,两把菜刀闹革命,1926年北伐任师长。刘伯承1911年辛亥革命入伍,留学苏联军事学院,精通战术。你认为这些不同教育背景,怎么让他们在复杂环境中脱颖而出? 聂荣臻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去苏联学军事,回国后参与南昌起义。徐向前1924年投军,黄埔一期,创建鄂豫皖根据地。陈毅1923年入党,从文学青年转军人,指挥南昌起义。罗荣桓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擅长政治工作。你觉得这些国际经历或基层起家,对他们在抗日时期的贡献有何区别? 十大将的早年也值得琢磨。粟裕1926年参加北伐,井冈山时期打游击。徐海东1925年入党,创建鄂豫陕根据地。黄克诚1925年入党,组织农民武装。陈赓黄埔一期,救过蒋介石后转营,长征中负伤。谭政1927年入党,从事宣传。萧劲光1920年留学苏联海军。张云逸1911年辛亥革命,指挥海南起义。罗瑞卿1926年入党,学生运动出身。王树声1926年起义,开辟大别山根据地。许光达1925年黄埔,留学苏联学坦克。你会如何比较这些经历对他们后期军事贡献的影响? 抗日时期国共合作,蒋介石给八路军和新四军将领授衔,你觉得这是真心认可,还是形势逼迫下的权宜之计?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发衔,朱德任总司令,获陆军上将衔,这是国民党体系中仅次于特级上将的级别。但其他多数将领衔级不高,反映出蒋介石的戒备。彭德怀作为副总司令,叶剑英参谋长,林彪115师师长,贺龙120师师长,刘伯承129师师长,都获中将衔。你认为这些中将衔跟他们实际指挥权匹配吗? 聂荣臻115师副师长,徐向前129师副师长,陈毅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都获少将衔。罗荣桓115师政委无衔,因为政工不纳入国民党体系。新四军叶挺军长中将,但很快被扣。你会怎么看待这些少将或无衔安排,是否体现了合作的裂痕?十大将中,徐海东344旅旅长,黄克诚副旅长,陈赓386旅旅长,张云逸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获少将衔。粟裕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可能获少将或无。萧劲光留守兵团司令,谭政、罗瑞卿文职,王树声开辟根据地,许光达后期任旅长,无衔。你觉得蒋介石不给高衔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衔级到1941年皖南事变后基本停止授予,国共摩擦加剧。你有没有好奇,为什么抗日贡献大的将领,在国民党眼里只值中将少将?对比1955年大授衔,新中国在怀仁堂举行仪式,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获元帅衔,这相当于国民党一级上将之上,远超抗日时期。 十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获大将衔,高于抗日少将。你觉得这变化大不大?从少将到大将,从无衔到元帅,体现了不同评价标准:国民党看重控制,新中国看重革命功绩。 抗日结束后,这些将领在解放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你觉得他们的抗日经验怎么帮助了全国解放?朱德统筹战略,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辽沈战役中协调部队。林彪领东北野战军,平津战役围困敌军。刘伯承中原野战军,淮海战役包围国民党主力。贺龙组织西北部队,陈毅华东野战军渡江作战。罗荣桓东北政治工作,徐向前西北战役,聂荣臻华北根据地,叶剑英南方游击。 十大将也活跃:粟裕淮海设伏,徐海东陕北防御,黄克诚东北后勤,陈赓装甲突击,谭政政治教育,萧劲光海军建设,张云逸广西剿匪,罗瑞卿公安,王树声军械,许光达坦克训练。 他们的结局各异,你有没有想过历史对功臣的待遇?朱德1976年逝世北京,彭德怀1974年逝世,林彪1971年机毁蒙古,刘伯承1986年逝世,贺龙1969年逝世,陈毅1972年逝世,罗荣桓1963年逝世,徐向前1990年逝世,聂荣臻1992年逝世,叶剑英1986年逝世。十大将粟裕1984年逝世,徐海东1970年逝世,黄克诚1986年逝世,陈赓1961年逝世,谭政1988年逝世,萧劲光1989年逝世,张云逸1974年逝世,罗瑞卿1978年逝世,王树声1974年逝世,许光达1969年逝世。
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看看蒋介石对我军一些将领授衔,都授了些什么军衔?这些军衔和建
菖蒲繁花居
2025-08-01 23:11:41
0
阅读: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