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两名日军尾随一个女孩回家,女孩佯装害怕,一路小跑,将鬼子引到了一个屠夫家里,随后将一人推进沸水中!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的北平平谷县,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恐惧。日军铁蹄践踏之下,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每天都在生死边缘挣扎。
刘杰英,一个看似普通的农村姑娘,此刻正攥紧拳头躲在人群里,眼睁睁看着哥哥刘福兴被日军指挥官用军刀砍下手臂。
鲜血喷溅在黄土上,哥哥至死都没吭一声,那双眼睛始终盯着乡亲们,仿佛在说“别怕”。
村里人都知道刘福兴是条硬汉子,他带着十几个庄稼汉组成的队伍,用土枪大刀偷袭日伪军,搅得敌人不得安宁。
有次他们在山路上埋了土雷,炸翻了三辆日军运输车。这些事被汉奸告密后,日军带着机枪包围了村子,他们把老人孩子赶到打谷场上。
刘杰英记得哥哥走出人群时,顺手把旱烟袋塞进了隔壁王婶手里,那是他最后的遗物,烟袋杆上还刻着“誓杀倭寇”四个字。
日军当众虐杀刘福兴后,又放火烧了半个村子,刘杰英躲在井沿下的地窖里三天三夜,出来时看见自家房梁上挂着邻居家孩子的破布鞋。
复仇的念头像野火在胸腔里燃烧,这个二十岁的姑娘开始留意日军活动规律,她发现总有落单的鬼子在傍晚时追逐妇女。
那天她故意穿着鲜艳衣裳在村口晃荡,两个喝得醉醺醺的日军果然跟了上来,他们嘴里喊着姑娘,枪带斜挎在肩上,刺刀鞘拖在地上哗啦作响。
刘杰英假装惊慌往村里跑,脚步却稳稳踩着青石板,她拐进巷子时听见身后皮靴踏水的声响,心里默数着步子。
屠夫张叔家的后院永远支着两口大锅,一锅滚水用来烫猪毛,一锅热油准备炸猪油渣,她冲进院子时,张屠夫正抡着砍骨刀,看见姑娘眼神就明白了。
第一个鬼子追进门时,刘杰英突然蹲下身子,那家伙收不住脚,被张屠夫用铁钩勾住皮带,整个人栽进沸腾的锅里。
杀猪般的嚎叫惊飞了树上的麻雀,第二个鬼子刚要举枪,后脑勺就挨了刘杰英抡起的铁秤砣,张屠夫补了两刀,把尸体扔进沤肥的粪坑里。
这件事在平谷县志里有段模糊记载:“民国三十二年冬,有二倭寇追民女入屠户家,俱亡。”活下来的乡亲们至今记得,那天夜里飘着雪,刘杰英把鬼子的皮鞋绑上石头沉了河。
后来她加入了八路军情报站,专门教妇女们怎么用簪子捅眼睛,用菜刀砍脖子。
在北平档案馆的抗战口述史资料中,九旬老人王德山回忆:“杰英丫头后来带着武工队端过鬼子炮楼,她总说哥哥教过,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那些年平谷县流传着“红衣索命”的传说,日军夜间巡逻总要多带一倍人手。
历史学者在整理冀东抗日史料时发现,像刘杰英这样的民间复仇者至少有七百多人。
他们没受过正规训练,镰刀斧头都能当武器,北京抗战纪念馆的研究员指出,这种自发抵抗印证了侵略者必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站在当年屠夫家改建的村史馆前,还能看见墙角那口锈迹斑斑的烫猪锅。
导游会告诉你,刘杰英1944年牺牲在转运伤员途中,她护住的三个小战士后来都参加了平津战役。
如今锅沿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痕迹,说不清是猪毛刨子刮的,还是刺刀碰撞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