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员挑着一担包子,误打误撞进了敌阵。他没带枪,没带旗,带的就是那一担热腾腾、香喷喷的肉包子。国军士兵举起枪还没喊出口号,炊事员已经开口:“解放军让我送包子来了!”这句不合常理的话,一下子把战场的杀气打了个结。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天的雾气浓得能拧出水来,炊事员老李挑着扁担深一脚浅一脚往前摸,竹筐里八十多个肉包子用棉被裹着,隔着老远都能闻到葱花混着猪油的香气。
前沿阵地的弟兄们已经啃了三天硬馒头,排长特意嘱咐要赶在总攻前让大伙吃上口热乎的。
老李在炊事班干了十二年,闭着眼都能摸清各连阵地位置,偏偏这天炮弹把路标树炸得只剩半截,他拐错弯径直撞进国军三连的防区。
等看清钢盔上青天白日徽记时,刺刀尖离他胸口只剩两尺远。
"解放军让送包子来了!"老李嗓子比脑子快,这句话喊出来连自己都愣住。
对面士兵的手指扣在扳机上,枪管随着他扁担的晃动微微发颤,最前排的兵忽然抽了抽鼻子,喉结上下滚动的声音在死寂的阵地里格外清晰。
有个满脸煤灰的小兵突然扔了枪,扑上来抓包子时棉被掀开条缝,白雾混着肉香轰地炸开,阵地上响起此起彼伏的吞咽声。
当第一个热包子被撕开的瞬间,滚烫的肉汁顺着士兵皲裂的嘴角流下来,在脏污的军装上烫出油亮的痕迹。
后来查战史才知道,对面这支队伍刚从徐州撤下来,断粮整整五天,军官的皮带都煮了三回,士兵们嚼着草根守阵地。
老李的扁担往弹坑边一放,整条战壕突然活了过来,有人捧着包子蹲在战壕里吃,有人把馒头塞进贴身的衣兜,还有个少尉模样的军官,吃着吃着突然背过身抹眼睛。
火堆旁的老李被硝烟熏黑的搪瓷缸里,不知谁给倒了半杯地瓜烧,他讲炊事班半夜三点就起来和面,讲后勤处长为半斤猪油跟老乡吵得脸红脖子粗,讲他们连长老婆寄来的辣酱总被偷吃。
国军的兵往火堆里添着缴获的美式弹药箱,火星噼啪爆响里,有人小声接话说起家乡的腊肠。
天擦黑时老李收拾空筐准备走,有个兵突然往他筐里塞了盒美军罐头。
阵地上没人说话,只有钢盔碰在枪托上的闷响,像某种无言的送别。
后来战役总结里写,当天敌军这个连在黄昏时突然放弃阵地,战后审讯才知是士兵集体拒战。
这事在军史档案里只有段模糊记载,倒是老李退伍后总被孙子缠着讲"包子打胜仗"的故事。
有年清明节,他在电视里看见当年那个塞罐头的兵,如今是台湾来的返乡老兵,举着"想家"的牌子在机场痛哭。
老人突然抖着手从藤椅里站起来,对着电视机骂了句:"饿着肚子打什么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