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美国人!宁波海关截获一批蚊子,里面含有大量瘟疫。  得从那些空集装箱说起。

古今知夏 2025-08-02 10:13:22

又是美国人!宁波海关截获一批蚊子,里面含有大量瘟疫。  得从那些空集装箱说起。按常理,跨洋运输的空箱虽不常见,但也算不上奇事。可宁波海关的关员们凭着职业敏感,察觉到了不对劲。开箱的瞬间,成团的蚊子扑面而来,这种场景在常规检疫中极为罕见。专业人员迅速采样鉴定,结果令人心惊。 这些曼蚊体内携带的病原体清单,像一份恐怖的疾病目录。其中几种病毒在中国境内从未出现过,一旦突破防线,可能引发的疫情规模,连模拟推演都让人头皮发麻。 更让人起疑的是这些蚊子的来源地。美国佛罗里达向来是生物入侵的 “重灾区”,当地泛滥的埃及伊蚊曾多次引发登革热疫情。而这次截获的曼蚊,在佛罗里达的生态系统中本就属于优势物种,其适应能力之强,连美国疾控中心都曾发出过警告。 可就是这样一个高风险地区,为何会让携带致命病原体的蚊子混入集装箱?是港口检疫的疏忽,还是有更复杂的隐情? 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近年来频发的生物入侵事件。2023 年,青岛港曾截获一批来自北美的木材,其中藏着的亚洲长角 差点让当地林业部门陷入危机。 更早之前,广州白云机场从美国包裹中查出的红火蚁,其毒液足以让人产生过敏性休克。这些案例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指向明确的线索。美国在跨境生物安全管理上的漏洞,早已不是偶然。 有业内人士提出一个更尖锐的问题。这些蚊子会不会是人为投放的?这个猜测并非空穴来风。美国历史上并非没有类似前科,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细菌武器的事实,早已被国际社会证实。 而近年来,美国在全球设立的生物实验室频频曝出安全事故,2022 年乌克兰境内的美军实验室就曾因操作不当,导致鼠疫杆菌样本泄露,引发局部恐慌。 虽然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次的蚊子与人为有关,但这种争议性的猜测,恰恰反映出国际社会对美国生物安全管控的普遍不信任。 再看这些曼蚊携带的病原体,其中一种疟原虫变种尤其值得警惕。它的传播效率是普通疟原虫的 3 倍,且对现有抗疟药物存在耐药性。中国在疟疾防控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2021 年被世卫组织认证为无疟疾国家,可一旦这种变种疟原虫传入,数十年的防控成果可能毁于一旦。 更棘手的是,曼蚊的繁殖周期比普通蚊子短 40%,在我国南方的湿润气候中,可能在三个月内形成稳定种群,届时再想清除,付出的代价将是天文数字。 美国方面对此的回应显得敷衍了事。佛罗里达港口管理局在被问及此事时,仅以 “可能是自然进入” 一笔带过,对集装箱消毒流程的质疑则避而不答。 这种态度让人想起 2020 年新冠疫情初期,美国对病毒溯源问题的回避。国际社会不禁要问。在全球生物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美国作为科技强国,为何在跨境生物管控上如此松懈? 宁波海关的快速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操作。从隔离集装箱到全面消杀,再到病原体基因测序,整个过程只用了 72 小时,为全国生物安全防线争取了宝贵时间。但这背后,是我国海关每年投入的巨额检疫成本。 数据显示,仅 2024 年,全国海关就截获外来有害生物 57 万次,其中来自美国的占比高达 23%,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 11% 的速度增长。 争议还在继续发酵。有环保组织指出,美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双重标准令人不齿。一方面对本国境内的外来物种严防死守,另一方面却对出口货物中的生物安全隐患视而不见。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其他国家的不负责任,更是在破坏全球生物安全治理体系。 这批蚊子虽然被成功拦截,但留下的警示却异常深刻。 未来,如何建立更严格的跨境生物安全核查机制,如何让生物安全责任与国家实力相匹配,将是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而对于美国来说,与其在争议中辩解,不如切实加强自身管控,别再让类似的 “蚊子事件” 重演。 信息来源:关于宁波海关截获含有大量病原体蚊子的事件,有多个媒体进行了报道。例如,新京报客户端于 2025 年 6 月 24 日发文称,贝壳财经记者从宁波海关获悉,经海关总署全国口岸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专家组确认,宁波海关所属梅山海关在进境空箱中截获蚊科曼蚊属 Mansonia titillans,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