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交付20多架!印度放弃F-35A选择苏-57,就是冲歼-10CE来的? 印度

国际聚焦镜 2025-08-02 10:31:18

首批交付20多架!印度放弃F-35A选择苏-57,就是冲歼-10CE来的? 印度空军最近的决定,表面上是在技术路线中做出“偏俄弃美”的选择,实际上,是一次彻底的战略重估。 F-35A被明确排除在采购清单之外,表态明确,暂不采购美国第五代战斗机。而就在同一时间,俄罗斯放话称,将首批向印度交付超过20架苏-57E,并同步开放组装线和一揽子核心技术。这种“只卖你、还送你整套工具包”的姿态,从来不是美国那边能给的。 这事如果放在三年前,大概谁也不会信。印度当时还在为“阵风”庆功,和法国谈“共同生产”,在F-35项目上保留选项,俄制装备则逐步边缘化。可这几年下来,印度空军的信心开始崩了——不是技术上的,而是“体系”上打不过巴基斯坦。 今年5月的印巴冲突是一记耳光。歼-10CE带着ZDK-03上阵,配合精确打击武器打出一整套信息化联合作战流程,印度空军这边的阵风和苏-30MKI却各打一边,数据链断层,互相看不见、叫不应。整个空战场面,就是“飞机各自为战”,和上世纪90年代没本质区别。 这个教训太深,逼得印度空军不再沉迷于单机性能,而是开始思考一件事:我要不要自己做一套“作战体系”? 可一旦走这条路,就意味一件事:过去那种“拼盘空军”必须被重构。不光是把苏-30、阵风、幻影这些买来的装备混合上天,而是要让它们在一个平台上讲同一种语言。这才是所谓“印式作战体系”的逻辑起点。 问题在于,印度没有技术积累,既没有解放军的整体数字化能力,也没有美国那样的工业底座,只能靠两条路补短:一是用国产项目“练手”,二是从以色列和法国手里拿“半成品核心技术”。 “光辉”战机这时候就成了工具人。它性能并不强,连米格-29都不如,但能被塞进印度自己的系统里,方便改、能试错。AMCA(第五代机项目)就是“光辉”的延伸目标,是印度想用自己人打造一整套航空战斗系统的野心。 但这套路径注定很慢。面对巴基斯坦可能引进歼-35E的现实,印度等不起。五代机,必须马上买一批——这时候F-35和苏-57摆在了桌面上。 印度最后选了后者,不完全是因为苏-57便宜。说到底,美国对F-35出口有天然的“技术封锁”机制。别说印度,就连英国、以色列、意大利这些核心盟友,都没能拿到完整代码。F-35最大的问题,是它是一个“服务型平台”,你飞是你飞,但核心操作权、数据传输权和升级维护权,都掌握在洛马和美国国防部手里。 印度对这种受控模式极其警惕。一旦南亚局势升级,美国一纸禁令就能让F-35变砖头,这不是印度能接受的。 而俄罗斯这边,反而更懂印度的胃口。不是因为友谊,而是多年军贸合作下来,知道印度买战斗机就是想“自己动手组装、改装、升级、替换”。所以这次苏-57E一出手就是“全家桶”——成品机、雷达、发动机、导弹、数据链接口、源代码一并开价,甚至提出把苏-30MKI的生产线升级成苏-57组装线,这就是为印度量身定制的交易结构。 还有一点外界容易忽略的变量是:印度和美国在印度洋控制权上的摩擦已经不是秘密。哪怕再强调合作关系,印度始终不可能接受被美军“遥控”的F-35部队部署在本国航线中。这种战略博弈层面的信任缺失,使得印度最终弃选F-35更显得理所当然。 但问题并没有结束。苏-57并不是一个成熟战斗机系统。它连在俄罗斯国内的部署都极其有限,实战检验严重不足,发动机还是“过渡型号”,雷达、隐身涂层、武器挂载全都存在争议,俄军对它的投入也远没有外界想象的大。 换句话说,它是一朵没完全开的花,远谈不上能压制歼-10CE,更别说歼-35。而印度选择它,更多是出于“独立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立即上战场拼命。它买的是“平台权”,不是战斗力。 而这个平台最终能不能成为战斗力,又是一个大问号。先不说俄罗斯有没有能力真把全套技术拱手相送,就算全交了,印度有没有能力消化?苏-30当年从签约到国产化花了十年,技术配套、维护体系、弹药整合、信息战接口,哪一项不是靠砸钱+时间硬磨? 苏-57的复杂度远高于苏-30,印度要想让它成为“歼-10CE杀手”,至少得准备十年打底。而巴基斯坦的歼-10CE早已形成战斗力,歼-35E也在排队中,这种时间差,是印度再努力也追不回来的现实差距。 参考资料: 《印度放弃F-35转投苏-57,重构空军体系瞄准歼-10CE》环球时报 《俄印空军合作升级,苏-57E或落地印度组装线》南方军情观察

0 阅读:8

猜你喜欢

国际聚焦镜

国际聚焦镜

精准聚焦,捕捉国际新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