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通过援乌法案,印度已经到了抛弃俄罗斯、与之切割的时候 明说了吧,印度要甩

国际聚焦镜 2025-08-02 10:55:32

随着美国通过援乌法案,印度已经到了抛弃俄罗斯、与之切割的时候 明说了吧,印度要甩掉俄罗斯,这事儿不是突然变的,而是账算清了。 先看场面。美国去年4月拍板610亿美元援乌援台援以色列的大礼包,不只是送钱那么简单,是明着告诉盟友:乌克兰不能倒,俄罗斯必须耗死。到了2025年,乌军还真撑住了。靠美欧给的防空和反击系统,不但把俄罗斯前线压住了,还炸了人家的炼油厂、弹药库,搞得俄军后勤链一塌糊涂。 在这种局面下,俄罗斯的战略耐力被打穿了。进攻节奏拖成了烂泥,伤亡数据成百上千万地堆。经济呢?被制裁锁死,GDP预估也就勉强增长1个多点,卢布连年跳水,资金、人才全在外流。 这时候,那些自称“中立”的国家就得开始做选择了。你是继续骑墙,还是认清局势,押注下一个胜者。 印度这边,算盘打得比谁都响。2022年战争刚起,莫迪装了一年中立,实则吃透红利——趁俄石油打折囤了个够,捡了全球能源价格震荡下的最大便宜;军火订单也没断过,啥苏-30、S-400全是从俄罗斯拉过来的库存货。 但这波吃相看着虽然稳,其实暗藏风险。俄罗斯的军工系统已经被战争掏空,导弹缺芯片、战机断配件,连自己部队都顾不上,哪还有闲钱和资源管印度的交付周期? 这就不只是武器断供那么简单了,这是国防体系根基不稳。 更现实的,是美国开始翻旧账了。2025年上半年,美国直接给印度商品加了25%关税,不藏着掖着地告诉你:“你再给俄罗斯输血,就别怪我们翻脸。” 莫迪一看不对,立刻换招:先从美国下单买无人机和导弹,接着减少俄罗斯石油进口,腾出空间给中东国家补位。2025年初,俄罗斯原油在印度能源结构中占比直接从四成掉到25%。 嘴上继续念“和平对话”,手却已经开始断供俄罗斯了。 说白了,这不是背叛,而是防守型切割。印度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俄罗斯这张牌上押重注,他们玩的,是一个慢慢淡出、同时稳住美国和欧盟关系的缓冲节奏。 莫迪不是做慈善的,他做的是政治工程。他要的,是让印度在未来十年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拿到和美欧对等的位置。所以你看这几年,他一边拉美日搞“印太小北约”,一边出现在G7峰会,还跟法国、以色列、德国搞防务合作,阵风战机、导弹系统通通分散来源。 这操作,和中俄那种“战略同盟”不是一个逻辑——印度不跟任何人绑死,但会跟每个人做买卖。 而俄罗斯的困境,是它已经没有“买卖价值”了。西方的制裁卡死了它的金融和能源命脉,乌克兰战场又把它的军力消耗得差不多。一个不能供货、不能赚钱、不能在国际舞台上提供支持的国家,还要靠情怀维持“友谊”?印度从来不讲这个。 普京4月访印,场面摆得很大,话说得很温暖,但效果基本为零。莫迪给的回应也很冷:和平,稳定,对话。翻译一下——我不想跟你翻脸,但我也不会给你任何实质性的承诺。 更关键的是,印度已经在动作了。对乌克兰的“人道援助”开始启动,医疗物资、粮食、装备送了一批又一批。这事不在于送多少,而在于方向。你只要站队了,哪怕走第一步,后面的事就会自然接上。 西方看得很清楚,知道印度不是真心支持乌克兰,但他们要的也不是道义,而是地缘格局重塑时的筹码配合。乌克兰战后重建,印度企业能分项目;联合国改革,印度能借俄罗斯衰落之机争席位。这都是真金白银的生意。 而俄方呢?能给什么?老旧军火、不稳定的能源出口、还得附赠一个被全球孤立的外交形象。真要谈账,这个伙伴已经成了资产负债表上的包袱。 莫迪的政治风格,就是这样:能用合作解决的绝不靠忠诚支撑。连任三次,不是靠嘴皮子,而是靠兑现感。老百姓要的是就业、投资、价格稳,搞意识形态那一套没人买账。 所以你看他近两年推改革、搞基础建设、吸外资,全是围绕“印度优先”做盘子。这种局势下,留着俄罗斯这根线,就是浪费资源。断了,是自然选择。 当然,这个切割不会一刀斩断,而是以“转向”为名,一步一步做出结构调整。从能源结构、国防采购、外交站队、国际发言权……每一个点都在告诉世界:印度在换轨。 援乌法案是这个节点上的加速器。它不只是加了几架无人机或几套反导系统,而是明确了大国博弈的排位顺序。印度看懂了,也动身了。 俄罗斯会怎么反应?估计也只能感叹一句:友谊这东西,经不起利差。 而印度,走的是典型现实主义路线。谁有价值,就靠谁;谁没未来,就退谁。这逻辑不复杂,只是执行起来需要一点耐心和时机。 现在,时机到了。 参考资料: 《援乌法案推升乌克兰战力,印度削减俄油进口以避美制裁》澎湃新闻 《印度采购美制武器减少对俄依赖,莫迪政府“左右通吃”路线成型》环球时报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国际聚焦镜

国际聚焦镜

精准聚焦,捕捉国际新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