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会谈果然没那么简单,鲁比奥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各方惊诧的目瞪口呆。 谁都没想到,向来以强硬著称的美国参议员鲁比奥,在瑞典会议现场,突然话锋一转,公开喊出“进入战略稳定期”的表态。 这话一出口,不只是会场内的人愣住了,连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政策观察员都倒吸一口凉气。 几个月前鲁比奥还在大喊“战略模糊已死”,如今却悄然松口,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如果只把这当作个人立场的转变,那就太低估华盛顿的战略调度能力了。这场“变脸”背后,折射的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深层调整,而非偶发情绪的起伏。 短短70天,美方从高调叫板回到低调求稳,核心原因不在话术,而在现实压力。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关税战,不仅没有达成初衷,反倒提高了本国企业成本。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普通家庭年均支出因此上涨2800美元,企业界对此怨声载道,白宫内部的政策博弈也因此升温。 在这一背景下,鲁比奥的“战略稳定期”并非和解信号,而是一种“体面后撤”,是美国在发现无法单边主导对华关系后的务实转弯。 这场会谈的关键词不是“合作”,而是“僵持”。从会后释放的信息看,双方并没有就重大议题达成实质协议,但中美态度的微妙变化,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一方面,美国明显收缩了激进手段。过去那种一言不合就制裁、动辄拉盟友围堵的节奏有所放缓。 近期,美方暂停了对中国新增的制裁动作,同时对官员公开刺激性言论也进行了“降温管理”。 而对比来看,欧盟方面却在调整方向,反制美国加征930亿关税,说明美欧在对华策略上也出现了温差。 另一方面,中方的底线表达得十分清晰。在会谈中,中国代表团强调,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可触碰。 涉台、涉疆等敏感话题逐渐淡出谈判主线,这种变化并非偶然,而是中方红线战略日趋清晰所带来的成果。 会谈还释放出另一个信号,那就是全球格局正在被第三方变量加速重构。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东盟对华出口总额比对美增加了53%。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扩容至15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新兴合作框架。这些变化,显著削弱了美国试图通过联盟压制中国的战略空间。 在技术层面,美国的围堵策略也开始松动。美方近期悄然放行英伟达H20系列AI芯片对华出口,试图以此换取波音飞机的适航认证 而在关税政策上,美国对华24%的惩罚性关税已两度延期执行,原计划上调至34%的税率也被搁置。 美国财政部内部报告指出,若继续上调关税,将直接冲击国内中小企业和农产品出口,对选情构成负面影响。 鲁比奥更是罕见地承认“中国无法从内部攻破”,并推动裁撤部分与“民主输出”相关的机构。 这种表态在美国政坛几乎是“禁区”,如今被公开说出,说明美国内部对“对华渗透战略”的信心已明显动摇。 而美方所谓“战略稳定期”更像是一种“竞合”状态的重新包装。一边在军事上继续构建“印太盟友圈”,一边又通过五角大楼内部指令要求“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 中方的应对节奏则更加从容。以制度型开放为抓手,中国正通过RCEP和CPTPP等多边机制积极参与全球规则重塑,逐步摆脱美主导体系的限制。 同时,在科技自研方面,国产化率持续提升。2025年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率已达75%,高超音速领域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这些成就直接打破了美国技术封锁的想象空间。 但美方并未完全放弃旧套路。比如在芬太尼议题上,仍保留20%的关税税率,这种保留条款被视为“谈判筹码”,但也可能成为WTO规则体系崩解的导火索之一。 这场瑞典会谈,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鲁比奥在现场公开表态“战略稳定”,看似缓和,实则是美国战略疲态的集中体现。 信息来源: 《商务部谈中美瑞典经贸会谈情况》——央广网
瑞典会谈果然没那么简单,鲁比奥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各方惊诧的目瞪口呆。
飞绿说历史
2025-08-02 15:24:5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