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浙江杭州,一女子逛商场买了2颗话梅,竟然需要支付128元,一斤需要3580元,女子只能无奈付了钱!可事后越想越不对劲,在网上吐槽自己遇到了“话梅刺客”,店家解释:物以稀为贵,一棵树只有6到8颗才能做这种话梅! "两颗话梅128元?"浙江杭州的周女士至今想起这事还觉得心口发堵。 那天她在湖滨银泰的"糖蜜饯"店铺闲逛时,被玻璃柜里金黄饱满的话梅吸引了目光。 当时她注意到价签上写着"35.8元",心里盘算着买两颗尝尝鲜,再怎么贵也不至于破百。 可当店员将两颗梅子放在电子秤上,显示屏跳出"128元"的瞬间,她整个人都僵住了——原来那个不起眼的价签单位竟然是"35.8元/5克"。 在店员期待的目光和身后排队顾客的注视下,周女士硬着头皮刷了付款码。 回家后她拿出计算器仔细核算,发现这种话梅折合每斤价格高达3580元,比店里同时售卖的澳洲和牛(498元/斤)贵了整整7倍。 更让她气愤的是,当时柜台里的话梅个个都有乒乓球大小,根本没法通过"少量购买"来降低消费门槛。"就像走进陷阱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了。" 周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维权视频里,展示着两颗金灿灿的话梅和消费小票,这条视频迅速获得3.2万点赞。 店铺负责人后来解释称,这是来自广东潮汕的"老树甜心梅",每棵树只能产出6-8颗合格果实,需经古法腌制三年以上。 但即便算上稀缺性和工艺成本,这样的定价也远超合理范围,"同类高端话梅市场价格通常在800-1200元/斤,超过2000元的都存在暴利嫌疑"。 更值得玩味的是,该店铺在事发后紧急更换了价签,新的标签上用加粗字体标明了"50克"单位,还特意在柜台摆放了"少量试吃"的提示牌。 这种"价签游戏"正在成为新型消费陷阱的标配。在北京某商场,记者发现某进口糖果柜台采用"12.8元/25克"的标价方式,随手抓一把就要两三百元; 上海静安寺商圈的水果店把阳光玫瑰葡萄标成"9.8元",实际单位却是"每粒"。 商家利用的是'锚定效应',消费者看到数字时会自动代入常见计量单位,等发现真相时已经陷入'沉没成本'的心理困境。" 但基层执法人员坦言:"商家只要在某个角落标注了计量单位,就很难认定违法,关键还是靠消费者自我保护。" 小双点评:周女士最终把那两颗话梅送给了做食品检测的朋友。检测报告显示,其糖分含量达到68%,钠含量超标2.3倍”。 这样的产品哪怕真是长在金子做的树上,也不该卖到这个价格。" 如今她养成了新的购物习惯——拿商品前先大声询问店员:"这个多少钱一斤?"声音足够让周围三米内的顾客都听得清清楚楚。 然而,当顾客都带着防备之心逛街时,对整个消费市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防不胜防!”浙江杭州,一女子逛商场买了2颗话梅,竟然需要支付128元,一斤需要
小霜伴读
2025-08-02 16:22:18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