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老太临终前将自己名下的170万元财产全部赠予小儿媳,自己其他6个子女一分未给。而且老太还提前就给小儿媳录了一段视频作证,自己是心甘情愿赠予。6个子女得知后大闹,说自己的母亲是被威胁的,赠予视频不能算数,让小儿媳交出来从新分配,小儿媳无奈,将老太的6个子女告上法庭,请求确认赠予有效,最后法院的判决亮了。现在总有人吐槽:养儿防老不靠谱,可老太用行动证明,亲情不是算计,是双向的奔赴。
刘大妈一辈子不容易,拉扯大了7个孩子,按说这么多子女,到老了肯定会享福。
可最后真到了那天,陪在身边实打实照顾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小儿媳刘某某。
刘某某自打嫁进家里那天起,就没把自己当外人,刘大妈年纪大了,身体也不算硬朗,她二话不说就把照顾老人的担子挑了起来。
那会儿家里孩子还小,里里外外的活儿都得她操心,白天要给公婆洗衣做饭、端茶倒水,晚上还得哄孩子睡觉,忙得脚不沾地是常事。
可哪怕再累,她对公婆的那份细心从来没打折扣。
天凉了,早早把厚衣裳给老人备好;公婆有点头疼脑热,她比谁都着急,跑前跑后地找大夫、抓药。
就连老两口爱吃的那口儿,她也总记在心上,变着法儿地做。
街坊邻居都知道刘大妈家这小儿媳好,大伙儿常说,刘大妈这辈子值了,摊上这么个儿媳妇,比亲闺女还贴心。
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刘某某陪着公婆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直到两位老人安详地离开。
谁也没想到,老人生前的一个决定,竟让这个家起了波澜。
原来,刘大妈名下有笔170多万的土地征收补偿款,临终前,她当着小儿媳的面,口头说要把这笔钱赠与她,还特意录了段视频。
视频里,刘大妈精神头挺好,把自己的意思说得明明白白,还一个劲儿地感谢小儿媳这么多年的照顾,说这钱给她,自己心里踏实。
可这事儿传到其他6个子女耳朵里,他们不乐意了。
说自己的母亲就是被刘某某逼迫,才会录这个视频,按道理这么多子女肯定是都要分的。
于是,他们多次找到刘某某,要求她把钱退出来重新分配,否则这事没完。
刘某某心里委屈极了,自己几十年的付出,婆婆也认可了这份赠与,怎么就不算数了呢?
思来想去,她实在没办法,只能把其他直系亲属告上法庭,希望法院能确认婆婆的口头赠与有效。
法院受理案件后,没有马上判决,而是让法官特意跑到村里找街坊了解。
一开始大伙儿还挺拘谨,不知道这人是干啥的,可一提起刘某某,那话就都收不住了。
村头的张大爷先说,刘某某那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媳妇!当年刘大爷瘫在床上那两年,吃喝拉撒全靠她。
大冬天的,天天给擦身换衣裳,屋里一点味儿都没有,换谁能做到?
旁边的李婶也接茬:可不是嘛!她刚嫁过来那会儿,家里孩子小,公婆身体也不好,里里外外全是她一个人扛着。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做饭,晚上伺候完老的小的,还得缝缝补补到半夜,从没听她抱怨过一句。
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夸赞,法官心里有数了。
再看那段视频,刘大妈说话条理清晰,眼神明亮,精神头十足,说的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就是要把钱给小儿媳,感谢她这些年的照顾。
综合这些情况,事情就很明了了。刘某某多年的付出有目共睹,刘大妈的赠与意愿也清晰明确,人也意识清醒,这赠与没任何问题。
法院最后判决:刘大妈的这份赠与有效!
一来,刘某某照顾老人几十年,付出的辛苦街坊邻居都看在眼里,她拿这笔钱合情合理,既不违法,也符合情理。
二来,视频里刘大妈说的是当时就把钱赠与,没说要等自己死后才给,所以压根不算啥遗赠,其他子女的说法站不住脚。
《民法典》第1133条:自然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也可以将个人财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刘大妈的170万元属于个人财产,她通过录制视频明确表达了赠与小儿媳的意愿。
符合法律对财产处分权的规定,依法享有自主处分权,无需其他继承人同意。
《民事诉讼法》第67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6名子女主张母亲是受胁迫录制视频,但未提供实质性证据。
如医疗记录、证人证言等,法院依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所以不予认可其辩解理由。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好人有好报。
刘某某几十年如一日地孝顺公婆,这份情分比啥都金贵,最后能得到老人的认可和这份馈赠,也是实至名归。
其实孝顺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样的温暖和付出,总有一天会被看见、被珍惜。
总有人吐槽养儿防老不靠谱,可老太用行动证明,亲情不是算计,是双向的奔赴。
对此,您怎么看呢?
信源:极目新闻20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