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发生了一些女性通过与重伤濒死的官兵结婚来发财的事情。就是一些心思恶毒的女性与重伤濒死的俄军官兵结婚,然后等这些官兵死亡之后,再以家属身份领取抚恤金。其中一名在一线医院的女护士先后与5名从战场上送到医院、命不久矣的重伤员结婚,等这5名官兵伤重不治身亡后,这名女护士就先后拿到了5名官兵的抚恤金,发了一大笔财。 俄军每位阵亡官兵的抚恤金大约742.1万卢布,相当于58.3万人民币。 俄罗斯《论据与事实》记者罗曼·阿廖欣说,前线的士兵受伤或者休假后,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使得他们很容易被后方的骗子盯上并成为猎物。 俄罗斯阵亡士兵抚恤金体系叠加总统补偿、国家保险和地方补助,总额可达1240万至1450万卢布(约合84万至113万人民币),远超普通工人终生收入。2025年图瓦地区因抚恤金流入,银行存款激增151%,布里亚特增长81%,贫困率降至30年最低,形成经济学家伊诺泽姆采夫定义的“死亡经济学”现象。 “黑寡妇”已形成产业链化操作:伏尔加格勒一名女性三年内与三名士兵闪婚,前两名阵亡后她凭抚恤金购置房产车辆,第三次征兵站被识破;34岁女子卡利诺奇金娜在丈夫阵亡40天后赴马尔代夫度假,引发社会声讨。诈骗团伙甚至渗透医院,利用士兵身心脆弱期诱骗结婚。 士兵易受害源于双重脆弱性:生理上,重伤员需情感寄托;心理上,战场归来的士兵存在“战后松弛症”,神经敏感度下降60%。俄记者调查显示,征兵站周边咖啡馆、士兵网络社群成为“猎婚”温床,女性以腌黄瓜、手织毛衣等“战地关怀包”降低戒心,实则伺机签署婚姻文件。 俄官方通过立法与技术手段反制:国家杜马提案将士兵津贴列为离婚不可分割财产;征兵站设反诈骗咨询台筛查“多次闪婚”对象;军方启用数据库核查婚姻记录异常者。但法律漏洞犹存——自愿婚姻无法直接定罪,且抚恤金属遗产范畴不受财产分割限制。 观点:这种现象本质是战争伦理失序的镜像——国家用高额抚恤金激励从军,却未建立相应道德防护网。当达吉斯坦14.7%人口深陷贫困、布里亚特50%家庭缺热水时,千万卢布抚恤金必然催生人性扭曲。俄当局需从三方面破局:细化“战地婚姻”审查程序,将抚恤金转为分期发放,并通过区域经济振兴削弱“以命换钱”的生存逻辑,否则“黑寡妇”将成为比乌克兰火炮更腐蚀士心的大患。
俄罗斯发生了一些女性通过与重伤濒死的官兵结婚来发财的事情。就是一些心思恶毒的女性
努力姐
2025-08-02 17:35:26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