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胡乔木提出一个在当时看来石破天惊的观点,即:“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自

幽默风趣乐开怀 2025-08-02 18:25:15

1978年7月,胡乔木提出一个在当时看来石破天惊的观点,即:“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自动地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和高速度地发展,”他的这番言论,很让一些思想僵化的人们反感,并且大肆攻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8年7月,北京的一间会议室里,坐着一批国家高级干部,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全国上下正处在迷茫之中。 经济濒临崩溃,工厂停产、农村无粮、物资短缺,百姓生活举步维艰,大家都清楚,旧有的一套办法已经难以为继,但没人知道该怎么改变。 这场国务院务虚会,原本是一次讨论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会议,但气氛始终压抑,许多人仍然坚信一个观念,只要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一切自然会好起来。 在这个信念下,说制度有问题,几乎等同于自我否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干部缓缓站起来,说出了一句让全场震动的话:“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自动地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和高速度地发展,” 这位老干部名叫胡乔木,江苏盐城人,1912年出生,是党内有名的理论工作者,从抗战时期在延安办刊物开始,他便被毛主席赏识,成为毛主席的秘书之一,参与起草过无数重要文件。 他一生与党的宣传、理论研究工作紧密相关,被称为“党内一支笔”,他讲话一向慎重,每个字都要有根据,但这次,他没有使用太多铺垫,也没有引用繁复理论,只是用一句平实的判断,将会议的气氛推向高潮。 会场一时间陷入沉默,有人低头翻资料,有人面色凝重,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人心里不敢说的实情,过去二十多年里,国家在经济建设上走过不少弯路。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全国大炼钢铁,一夜之间家家户户砸锅炼钢,但炼出来的多是废铁。 到了1960年代初,粮食严重短缺,很多地方饿殍遍野,进入“文革”后,经济更是全面停滞,政治口号压倒一切,工厂开不了工,农田缺乏管理,城市到处是停工停产的景象。 胡乔木不是没有见过这些,他曾亲自下到地方调研,在农村看到百姓为了完成虚高的产量指标,被迫报假账,甚至拆屋取梁炼铁。 在工厂里,也看到过工人整日围着红头文件转,却对产量毫无兴趣,他知道,问题并不出在人民不努力,而是制度运行中出现了脱离实际的偏差。 他的这句话很快引发激烈反应,有人觉得这是在动摇根本,有人上报中央,批评他“崇洋媚外”“否定制度”,他面对这些指责没有退缩,他不仅坚持自己的观点,还提出了具体建议。 他强调,不能靠喊口号搞经济,必须尊重规律、尊重经验,他提议要借鉴发达国家在企业管理、金融体系、法律制度上的做法,发展现代银行、推动经济立法,引入统计与计量方法,为经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为了让自己的想法更有说服力,他带领团队前往上海、天津等地做调研,回来后,他写出了一篇文章,题为《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 文章用大量实地数据说明经济运行的困难,也指出改革的方向,文章很快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引起广泛关注,社会各界议论纷纷,一些企业领导、基层干部开始重新思考生产与管理问题。 有人开始尝试在厂里实行利润留成机制,调动工人积极性,农村也悄然试点“包产到户”,让农民自己种、自己管、自己收,经济学家开始公开讨论市场规律、生产效率等概念,社会开始出现一种久违的活力。 国外学者也注意到了这篇文章,有的将其翻译成英文,作为中国改革信号的重要资料,在学术界引起广泛讨论,文章所引发的影响,迅速扩大到全国范围。 几个月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正式作出把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决策,这一历史性转变,成为改革开放的起点。 胡乔木的那句“制度不能自动带来发展”,成了这次转折的重要理论铺垫,在这之后,改革一步步深入,生产开始恢复,生活逐渐改善。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超过四亿吨,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翻了一倍,经济的回暖和政策的调整,让普通人感受到真实变化。 城市商店里商品开始丰富,农村种植和销售更自由,工厂工资与产量挂钩,干多干少不再一个样。 胡乔木后来继续参与重大政策文件的起草,在理论界保持影响,他强调的“实事求是”,成为改革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1992年他去世,遗愿将骨灰撒在延安,那里是他思想的起点,也是他最初为信念奋斗的地方。 他的那句话,既不是否定制度,也不是照搬西方,而是一次对现实的忠告,他用几十年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发展不能靠幻想,也不能靠信仰。 只有脚踏实地,遵循规律,才能真正让国家走向繁荣,这是一次来自常识的呐喊,也是一位知识分子用良知写下的真实篇章。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清华校友总会——胡乔木的这支笔

0 阅读:93

评论列表

用户51xxx29

用户51xxx29

5
2025-08-02 19:22

难得的清醒人!

猜你喜欢

幽默风趣乐开怀

幽默风趣乐开怀

幽默风趣乐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