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国一名22岁的士兵陈洪远,意外发现一窑洞,里面竟然还传出女人的声音,陈宏远握紧手中的手榴弹,没想到竟意外立下大功! 主要信源:(中华网——萧继东“理解万岁一一画英雄 致崇高”油画展亮相南昌丨24幅肖像眼中的英雄本色之光直抵人心;解放军出版社——《老山作战大事记》) 1984年春天,云南省麻栗坡县的老山地区一片战火纷飞。 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冲突持续已久,双方在高地和山谷间对峙。 那年的4月28日,一场激烈的战斗在三十九号高地打响。 陈洪远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和战友们一起冲锋在前,向着敌人阵地猛攻。 他在战斗中表现英勇,一马当先冲出掩体,不料一枚炮弹在附近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将他震飞出去,重重摔在地上。 陈洪远当场晕了过去,失去知觉一段时间。 等他再次醒来时,周围环境已大变。 天空飘着浓雾,能见度只有五六米,地上到处是炮弹坑和散落的子弹壳,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陈洪远挣扎着站起身,全身酸痛,衣衫褴褛。 他下意识检查身体,发现腰间的军用水壶被弹片削断了一半,壶底不见了。 幸好水壶挡住了弹片,否则他的腰部可能受重伤,性命堪忧。 这次意外让他惊出一身冷汗,同时也暗自庆幸。 按照战场纪律,与大部队失散的士兵应当返回司令部报到,等待重新集结的命令。 但陈洪远心里不服气。 看着空荡荡的四周,他知道战友们早冲上去了。 如果这时退回去,无异于当了逃兵,不仅会被人嘲笑,他自己也脸上无光。 陈洪远从小有从军梦,1981年从贵州镇远县入伍后,就一直盼着上战场立功。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他绝不半途而废。 作为解放军战士,杀敌报国刻在骨子里。 他咬咬牙,决定不再多想,独自一人往深山里寻找战机。 此时天色已晚,不宜行动。 陈洪远找了一棵大树,背靠着树干休息。 整晚,他断断续续打盹,脑中思绪翻腾。 这次战斗的背景是中国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 1979年以来,越南屡次侵犯中国边境,吃着中国支援的大米,用中国制造的武器袭扰中国军民。 中国多方忍让无果,无奈之下发动反击。 老山是重要据点,陈洪远所属部队这次奉命出击,为的是保卫国土。 他心中明白,此行风险极高,但责任感压倒一切。 第二天清早,雾气渐散,陈洪远醒来整理装备。 他检查身上物品:一支AK47步枪完好无损,子弹袋里还有不少子弹,4颗手雷也完好。 从冲锋那天算起,他已一整天没喝水。 忍着干渴,他开始观察四周。 他看到死去的战友身上挂着一个水壶,心知没水不行,便取下壶盖喝了几口,缓解了渴意。 喝完,又把水壶放回原位,低声致谢,体现对牺牲战士的尊重。 补给后,陈洪远动身进山。 他选了个方向,沿着崎岖山路小心移动。 山间孤寂无人,风吹草木沙沙响,更添一份压抑。 走出一段,他发现一个山洞。 山洞位置特殊,靠近前线,显得诡异可疑。 陈洪远不敢大意,屏息靠近洞口,耳朵紧贴石壁聆听。 洞里传出嘈杂声音,有男有女在说话,还夹杂电台的滴滴声。 一个女性声音格外尖锐,像是发号施令的指挥官。 经验告诉他,这极可能是敌人的前线指挥部。 机会难得,陈洪远毫不犹豫地摘下两颗手雷,拉掉保险销,奋力投入洞中。 手雷炸响后,山洞白烟滚滚,一片狼藉。 烟散后,陈洪远猫腰进洞查看。 地上横卧几具越军尸体,伤势惨烈。 但山洞深处还传来微弱人声。 他警惕前行,忽听身后有脚步声。 猛一回身,只见三名越军士兵偷袭上来。 说时迟那时快,陈洪远用枪托砸倒一人,接着抬起AK47步枪点射。 子弹精准命中,三名敌人当场毙命。 彻底清除后,他深入探查,发现里面亮着电灯,摆着一部电台和军用地图,证实是指挥中心。 陈洪远果断放置最后一颗手雷,拉掉引信。 爆炸声震碎电台,彻底破坏据点。 任务完成,陈洪远收集了些敌人的弹药,赶紧撤出山洞。 枪响和爆炸声引来大量越军追兵。 他边跑边寻找掩护,不时回身反击。 子弹嗖嗖而过,险象环生。 凭着一身军事素养和顽强意志,他巧妙周旋,发出求救信号。 附近的中国军队接收信号,火速派兵接应。 经过一番激战,战友们击退追兵,救出陈洪远。 后来核实,他炸掉的是越军的一个连级指挥部,单枪匹马歼敌16人。 这次壮举轰动部队,中央军委嘉奖授予他“孤胆英雄”称号。 陈洪远在荣誉面前保持谦卑,表示以党和人民关怀为动力,日后继续为边疆建设贡献。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4年,我国一名22岁的士兵陈洪远,意外发现一窑洞,里面竟然还传出女人的声音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8-02 18:32:01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