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志愿军排长郭忠田私自放走了美军50多辆坦克,却带领全排以0215的战

混沌于浮云 2025-08-03 00:15:00

1950年,志愿军排长郭忠田私自放走了美军50多辆坦克,却带领全排以0215的战损,创造了我军至今无人打破的奇迹。 郭忠田,1926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公主岭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时正值日本侵占东北,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艰难。他自幼目睹家乡的苦难,立志为国家效力。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19岁的郭忠田加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开始军旅生涯。次年1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展现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在解放战争期间,郭忠田参与了多场关键战役,包括三下江南、四战四平、辽西会战、解放天津和进军广西。他在三下江南战役中随部队跨越松花江,深入敌后打击国民党军,为保卫临江根据地作出贡献。在四战四平的激烈战斗中,他带领小分队多次击退敌军进攻,展现顽强斗志。1948年的辽西会战中,他协助部队围歼国民党军,为东北解放奠定基础。1949年,他参与解放天津,攻克华北重镇,随后南下广西,追击残敌,为新中国成立贡献力量。这些战役中,他四次立大功,逐步晋升为班长和排长,战友们称他为“天生的军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郭忠田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3师337团1连2排排长入朝作战。他以冷静沉着和战术敏锐著称,善于在压力下作出正确决策。他重视士兵生命,力求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胜利。这种领导风格在葛岘岭阻击战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在入朝前对战友说:“咱们是去打美国佬,装备差不了多少,但拼的是胆气和脑子。”这句话展现了他的自信与决心。 1950年11月29日,朝鲜北部的葛岘岭被寒冷的晨雾笼罩。志愿军第38军113师337团1营1连2排,在排长郭忠田带领下,完成12小时急行军,抵达阻击地点。他们刚完成14小时70余公里的穿插任务,疲惫不堪,但为抢占先机,义无反顾赶往葛岘岭。 郭忠田仔细勘察地形,发现葛岘岭主峰虽为制高点,但空旷易受敌机轰炸。他选择主峰北侧公路旁的小山包作为主阵地。此处地形隐蔽,靠近公路,山包上有一巨石,石洞提供天然掩体。他下令战士们挖掘战壕,布置机枪阵地,并在主峰设置假阵地迷惑敌人。清晨8时,工事刚完成,敌军先头部队——一辆吉普车和三辆卡车——进入视线。郭忠田下令开火,子弹如暴雨倾泻,数分钟内全歼卡车上的美军士兵。 随后,50多辆坦克轰隆驶来。郭忠田冷静判断,志愿军轻武器无法对抗坦克,遂命令放行坦克,集中火力对付后续步兵和车辆。坦克过后,敌军车队接踵而至。他下令瞄准头车和弹药车,精准打击引发爆炸,头车起火,堵塞公路,敌军陷入混乱。美军士兵下车反击,但2排居高临下,火力猛烈,敌人无法抬头。 美军出动百余架次飞机狂轰滥炸,但因假阵地误导,炸弹全落在主峰,2排阵地安然无恙。战斗持续一天,战士们轮番射击,保持火力压制,多次打退敌军突围。傍晚,美军撤退,留下215具尸体、6门火炮和58辆汽车。2排无一伤亡,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奇迹。 葛岘岭阻击战后,郭忠田和2排声名大振。志愿军总部授予2排“郭忠田英雄排”称号,郭忠田获特等功和“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他向连长汇报时,提到放走坦克和未抓俘虏的“缺点”,连长肯定其决策正确,体现了他谦虚和严谨的品质。 1951年2月4日,升任连长的郭忠田率部固守西官厅北山,击退敌军六次进攻,歼敌260余人,所在连获“二级英雄连”称号和“屡战屡胜”奖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回国继续服役,历任营长、团长,1967年调至华北,任副师长。他致力于部队建设,传授战术经验,强调地形利用和工事构筑的重要性。他要求战士随身携带小铁锹,用于快速构筑掩体,这一经验源自朝鲜战场的实战总结。 郭忠田的战斗事迹被编入军事教材,成为战术研究的经典案例,激励后人。他的故事在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场所展出,传承其精神。1993年2月8日,郭忠田因病去世,享年67岁,其英勇事迹永载史册。

0 阅读:45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