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妻子在菜市场摸了一下冬笋,售货员见她的衣服上布满了

历史探险家 2025-08-03 09:26:06

1978年,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妻子在菜市场摸了一下冬笋,售货员见她的衣服上布满了补丁,翻了一下白眼,不客气地说道:“老太太,买不起就不要乱碰,冬笋很贵的,碰坏了你赔不起……”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8年的冬天,北京西单菜市场的冬笋摊前围满了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伸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摸了摸那沾着泥土的冬笋尖。

售货员抬眼瞥见老人洗得发白的棉袄袖口磨得透亮,胳膊肘还打着补丁,鼻子里哼出一声:"老太太,这玩意儿金贵得很,碰坏了您可赔不起。"

周围买菜的人忍不住往这边瞧,谁也没想到这个穿着寒酸的老太太,竟是帮着国家造出原子弹的大科学家何泽慧。

那年头的冬笋确实稀罕,五毛钱一斤的价格够买十斤大白菜,可售货员不知道,眼前这位老人当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做研究时,手里摆弄的仪器随便一个零件都比这摊子上的冬笋值钱百倍。

她更不会想到,这位穿着补丁衣服的老人,曾在1946年与丈夫钱三强一起发现了铀核三分裂现象,这个发现直接推动了后来原子弹的研制。

要说何家这位姑奶奶,打小就是个不服输的主儿,1932年考进清华物理系那会儿,系主任叶企孙看着报名表直嘬牙花子,那会儿全中国学物理的姑娘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班上一共28个学生,就她一个女生。男生们起哄说女生学不了物理,她愣是用全系第一的成绩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后来去德国留学,导师本来不收女学生,她直接拍出清华的成绩单,硬是让导师破了例。

1948年回国那会儿,何泽慧和钱三强带着满脑子的核物理知识,兜里却穷得叮当响,中科院给他们在北平租了间小平房,屋里就一张木板床、一个煤球炉。

有次钱三强的学生来家里请教问题,看见师母正蹲在地上补袜子,补丁摞补丁的袜子在她手里翻来覆去。

学生后来回忆说,当时心里酸得不行,谁能想到给国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过的竟是这般清苦日子。

那个年代搞科研的教授们都穷,可何泽慧夫妇穷得特别坦然, 国家给的特殊津贴他们从来不要,说其他同事更困难。

有次所里发福利,每人两斤猪肉,他们非要让给家里有孩子的同事,钱三强有件呢子大衣穿了十几年,领子都磨秃了,何泽慧就一针一线给缝上个新领子。

所里年轻人看不下去,凑钱给他们买了件新大衣,老两口转头就把大衣送给看门的老大爷了。

菜市场那次遭遇后来传开了,街坊们才知道天天排队买处理的菜的老太太竟是大科学家,居委会主任红着眼睛说:"何先生每天清早拎着布口袋去买菜,专挑最便宜的蔫菠菜、老白菜帮子。有次我看见她在粮店门口排长队,就为买每斤便宜两分钱的陈米。"

邻居大婶说得更直白:"他们家厨房我进去过,酱油瓶都是拿医院打点滴的玻璃瓶改的。"

何泽慧晚年住在中关村的老楼里,家里最值钱的就是那台14寸黑白电视机,有记者去采访,发现她还在用抗战时期买的搪瓷缸喝水,缸底补了三次,蓝漆都掉光了。

问她为什么不换新的,老太太笑得眯起眼:"能用就行,扔了多可惜。"

她去世后,女儿整理遗物时发现个铁皮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十年的车票、门票,最上面是张1978年的冬笋价签,背面写着:"百姓不易,当思俭约。"

如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里还挂着何泽慧的照片,照片里的老太太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笑得像邻家奶奶。

所里的年轻人说,每次经过这张照片,都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有研究生在实验失败后蹲在走廊哭,抬头看见照片里何老温和的目光,突然就想起老同事说过的话:"何先生那代人,穿着补丁衣服造出了原子弹,你们穿着名牌实验服,还有什么坎过不去?"

西单菜市场早拆了,原址上盖起了购物中心,冬笋成了再普通不过的食材,随时能买得到,只是偶尔有老顾客路过,还会想起当年那个站在冬笋摊前、穿着打补丁棉袄的老太太。

超市里的售货员现在都经过培训,再不会对顾客甩脸色,但他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四十年前那个被他们前辈嫌弃的"穷老太太",曾经为这个国家付出过什么。

0 阅读:59
历史探险家

历史探险家

探寻历史文化乐趣,解锁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