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国足接连输给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尼,主管体育的贺龙元帅下令解散国家队,他

吴术说史 2025-08-03 10:08:58

60年代,国足接连输给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尼,主管体育的贺龙元帅下令解散国家队,他把所有的足球运动员都派到“硬骨头六连”军训!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中国球迷的世界杯情结总是掺杂着复杂滋味,2022年世预赛国足1-3输给越南那晚,多少人在电视机前拍着大腿叹气。

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早在六十多年前就有人经历过,开国元帅贺龙当国家体委主任那会儿,看着足球队输球,气得把整支队伍送去军营重新锻造。

说起中国足球走出国门的起点,很多人以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其实民国时期就有一支叫"南华"的国家队,在远东运动会上威风得很。

但真正让中国足球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还得从贺龙元帅主政国家体委说起。

那时候的国足,像极了现在球迷口中的"扶不起的阿斗",接连输给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尼,把贺龙气得够呛。

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哪受得了这个?他二话不说,直接解散国家队,把全体球员打包送进了赫赫有名的"硬骨头六连"军训。

贺龙这招可不是闹着玩的,他让球员们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操,半夜还得搞突击拉练。

有个老队员回忆说,那段时间他们鞋底磨穿了好几双,脚上的血泡起了又破,破了又起,但正是这种魔鬼训练,硬是把一群软脚虾练成了铁血硬汉。

贺龙常说:"足球要三点,一是速度,二是射门实力,三是防守!"这话放到现在都不过时,可惜现在的球员怕是连这三点基本功都做不到了。

军训回来的国足像换了支队伍,1960年"中朝越蒙"四国赛上,他们先是1:0力克朝鲜,接着6:1狂扫蒙古,最后4:3险胜越南,三战全胜夺冠。

那场比赛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对阵朝鲜时,门将张俊秀左扑右挡,硬是没让对手破门;打越南时,队长陈家亮在最后三分钟一脚冷射绝杀,全场沸腾。

这种血性,这种拼劲,现在的国足身上已经很难看到了。

贺龙整治足球可不止军训这一招,他还搞了个《关于大力开展足球运动,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决定》,专门针对国足"风格软、体力不足、射门差"的毛病下猛药。

更绝的是,他派人去匈牙利取经,请外国专家来华执教,这在闭关锁国的60年代简直是破天荒的创举。

效果立竿见影,1965年新兴力量运动会上,国足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亚军,创造了当时的历史最好成绩。

看看现在的国足,再想想贺龙时代的铁军,真让人唏嘘,那时候条件多苦啊,球员们穿着补丁球鞋训练,出国比赛坐的是硬座火车。

可他们愣是踢出了亚洲劲旅的风采,连世界杯八强球队朝鲜都能掰掰手腕。

反观现在,坐着头等舱、拿着天价年薪,却连越南都踢不过,贺龙要是看到这一幕,怕是要从椅子上跳起来吐槽。

贺龙有句名言:"三大球搞不上去,我死不瞑目。"这话听着扎心,却是老一辈体育人的赤子之心。

他当体委主任那会儿,每次国足输球都主动担责,说运动队没搞好是他的责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57年国足首次冲击世界杯,在预选赛输给印尼后,贺龙拍着桌子怒吼:"不好好练,还给他们开饭吗?"

贺龙时代的球员在军营里摸爬滚打,练就了敢打敢拼的作风;现在的球员在综艺节目里耍宝卖萌,球技没见长,绯闻倒是一大堆。

说到底,足球是项需要血性的运动,光靠砸钱买不来胜利,看看隔壁的日本韩国,哪个不是从狠抓青训、苦练基本功做起的?

贺龙元帅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留下的足球遗产仍在警示后人,那个年代的国足用血汗证明,中国人不是踢不好足球。

关键是有没有决心,肯不肯吃苦,如今的中国足球站在十字路口,是继续沉沦还是触底反弹,全看能不能重拾贺龙时代的铁血精神,毕竟,足球场上从来不相信眼泪,只认实力。

0 阅读:153

猜你喜欢

吴术说史

吴术说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