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香港重映的《黑太阳731》被定为三级片?
电影731定档9月18日
《黑太阳731》7月31日在香港重映,继8月2日加开周末场次后,再加开8月10日一场。有网友问看到戏院的海报,为何该片被定为三级片呢?
香港电影分级制度(英语:Hong Kong Motion Picture Rating System)是香港的电影分级制度,依照香港法例第392章《电影检查条例》于1988年11月10日制定,分级主要依据观众年龄限制划分为I、II、III三级;自1995年起因修订《电影检查条例》,所以将第II级再细分为(IIA)及(IIB)两个级别,所以部份人会称此电影分级制度为香港电影三级制。
根据香港法例,拟在香港上映、发行录影带或镭射影碟的电影,均需送交通讯事务管理局电影、报刊及物品管理办事处(2012年4月1日前为香港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评级,并由该处处长核准。第III级录影带或影碟的包装物,以及第III级影片的宣传资料,在发行或公开展示前,更须送交电影检查监督核准。
所有经评级后的电影,不论是在电影院上映,还是以镭射影碟等媒体形式发行,必须展示由影视处发出的《电影检查条例核准证明书》(简称「电检纸」)之副本。分级的目的,是为了保护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士,使其免受不恰当的电影内容影响。此举也能够协助家长为子女选择电影。
第I级并无任何限制,任何年龄人士皆可观看。第IIA级和IIB级是劝告性质,儿童和青少年仍可入场观看。第III级电影则严格执行年龄限制。第III级最为严格,不能售票予18岁以下人士进入电影院观看,影带租售店亦不可向他们租售III级电影的影带,法例容许验票员以及影带租售店员工检查入场人士及影带租购者的身份证。
除此之外,电影预告片、教育影片和文化影片亦须送检,但无须进行分级。
香港首部被分为第III级的电影是由奥斯卡金像影帝罗拔迪尼路主演的《天使追魂》;由牟敦芾执导的《黑太阳731》则是首部被分为第III级的港产电影。
有人可能会误解「III级电影」即是色情电影、血腥暴力或不雅用语电影。其实,以大量恐怖、黑社会犯罪活动、不良价值观、不当或危险行为(例如自杀) 、有争议的政治观点,及大量令人感到情绪不安、惊吓及冒犯性等题材电影,亦会有可能被评为第III级电影,同时裸露镜头亦并非只出现在第III级影片(含裸露镜头的电影最低分级为第IIA级,例如1997年的铁达尼号)。只不过分级制开始之时绝大部分送检的是过去被禁制的色情电影,所以大众才有这样的错觉。《黑太阳731》就是因为内容血腥恐怖而被评定为第III级电影。后来《三狼奇案》送检,这是第一部因为过度暴力而被评定为第III级的电影。同期公映的《我在黑社会的日子》及稍后上映的《血洗洪花亭》因牵涉江湖仪式及过度暴力(后者曾出现三幕连环斩人镜头),被评定为第III级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