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5岁担任上海市委书记,66岁担任上海市市长,儿子是中将 “1981年仲夏的

历史也疯狂了 2025-08-04 00:15:53

他65岁担任上海市委书记,66岁担任上海市市长,儿子是中将 “1981年仲夏的一个傍晚,汪道涵笑着对身边的秘书说:‘我这把年纪,还能给上海再添把火,你信不?’”这句玩笑话后来被不少老同事反复提起。因为那一年,他刚满六十六岁,即将出任上海市市长。谁也没想到,这位从皖南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老兵,会在改革开放的风口,再次成为弄潮人。 1915年冬,安徽嘉山一户普普通通的书香门第诞下一子。父亲汪雨相信奉“革命无岁月”,同盟会早期的血与火烙在家风之中。少年汪道涵耳濡目染,对家国大义早早动了真情。那时的安徽贫穷又动荡,一个乡村孩子想走出去并不容易,他靠的是勤工俭学和一股较劲的韧劲。 1932年,沪上正喧嚣。交通大学机械系新生汪道涵第一次走进木结构的大礼堂,一股现代工业的味道扑面而来。他兴奋得睡不着觉,却在同年年底被捕——罪名是“过度热心于学生运动”。三个月铁窗生活没有把他吓退,反倒让他彻底站到革命一边。翌年春天,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一锤定音。 抗日烽火拉开。汪道涵被派往苏南,担任新四军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团长。说是“团长”,实际上常常是背着药包、扛着大米穿梭于密林和稻田。敌机低空扫射时,他干脆趴在田埂上,手指紧紧掐住泥土,“要活就要硬”是他那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凭着这股硬劲,他辗转担任县长、行署副主任,硬是在缺医少药的困境中撑起后方。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夜,淮风夜雨。汪道涵接到命令火速南下杭州。新旧政权交替往往最乱,他却脚步不乱。对地痞恶霸,他一句“秋后必须算账”;对无辜市民,他又一句“要吃饭,要安全,我都记在心里”。后来当地干部回忆,这位穿旧军装的县长当着一群土豪劣绅,把算盘噼里啪啦摔在桌上,对方吓得噤声。铁腕之下,杭州局面迅速稳定,为华东后续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工业骨干。汪道涵被调进北京,1952年出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那时候“机械”二字听着笼统,实则涵盖兵工、重工、机床等诸多领域,几乎与国家安全画等号。工厂遍布全国,从哈尔滨到重庆,坐火车三天三夜是常态。有人问他累不累,他回一句“机器一停,我就更累”。 1960年代风云突变,他因历史问题被指责。组织生活没了,岗位没了,但书桌上那本厚厚的《制造技术基础》一直摆着。他说人可以被误解,机器原理不会。十余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老工业专家又被请出“冷宫”。重返岗位的那天,他淡淡一句,“零部件还在,我也还在。” 1980年9月,政治局会议决定让65岁的汪道涵出任上海市委书记。有人担心他的年龄,也有人羡慕他的资历。上海那时的问题复杂:财政紧张、基础设施老旧、对外窗口急需升级。一年后,他再披挂,兼任市长。一周七天,常常五天在外跑项目,两天回市府批文件。外资代表形容他“讲话像机器枪”。几句话,对方明白利弊;几条线,项目勾勒出落地路径。 要抓经济,先抓交通。他亲自跑部委,拿到资金审批,快速启动延安高架一期。工地条件差,混凝土供应不稳,他夜里打电话给生产厂家,“今晚给我凑足600吨,明天绝不误工。”语气不算客气,但第二天清晨,水泥真的到了。高架通车后,市民惊呼“车流不堵了”,上海的时速这才配得上国际大都市的模样。 与此同时,他对老百姓的冷暖相当较真。一次下社区调研,见到独居老人屋顶漏雨,他抬头看了看,转身直接拍板:“给我算账,三天之内,瓦片全部更换。”干部问钱从哪里出,他挥手道,“民生账必须先付”。这份坚持让基层干部心里有底:老书记靠得住。 不过,在汪道涵的履历里,对台工作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一章。早在1985年,他就提出“学术先行、经济接轨”的设想,并推动成立上海市台湾研究会。选址在市图书馆旧楼,会议室只有几十平米,他却说“把海峡装下不难,关键是脑袋里要通”。这句半玩笑的话,后来被不少媒体引用。 1991年,海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外界普遍关注两岸是否能坐到一张桌子上。汪道涵提出“务实协商、积小胜为大胜”,八项主张基本盘点:司法互助、航运直航、投资保障、人员往来……条条切中症结。台湾方面也感到:这位白发苍苍的对手,功底深,看问题准。 1993年4月,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出发前夜,他只睡了三小时。工作人员递给他一份文件,他扫一眼就指出两处数字不符:“麻烦修改,这里挂不得丝毫误差。”会议桌上,他态度坚决又不失风度,现场一句“坐下来就是缘分”,留够了分寸,也拉近了距离。最终双方签署四项协议,历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事回忆,会谈结束后,他没有庆功,而是直飞香港,与当地学者座谈两岸经贸。“思路要抢在变化前面。”他喝着清茶,语气淡然,却已在谋划下一步。此刻,他七十八岁。 话说回来,“虎父”之名没有空落。汪道涵的长子汪致远另辟蹊径,走进了浩瀚军营。1960年代考入军事院校,主攻兵器系统工程,后来在总装备部科技委任要职。

0 阅读:145

猜你喜欢

历史也疯狂了

历史也疯狂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