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志愿军军长回村种地不予授衔,朱老总大怒,不能没他。在经过多轮评

底层史观吖 2025-08-04 09:50:58

1955年授衔时,志愿军军长回村种地不予授衔,朱老总大怒,不能没他。在经过多轮评定之后,由总干部部拟定的授衔名单新鲜出炉。

1955年秋天,北京中南海,授衔名单初稿终于递到了中央领导案头。名单里写满了那些曾经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们的名字。

然而,当朱德总司令看完这份名单时,却发现里面少了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肖新槐,朱德元帅看了直接拍桌子说不能没有他!

原来肖新槐,这位当时担任志愿军第六十六军军长的老将,已经默默地回到了湖南农村的老家,扛起锄头下地种田去了。

一个名字在朝鲜战场上响当当的英雄,如今却成了村里最不起眼的农夫。在许多人看来,自朝鲜战场归国后,他本可凭借战功留在部队或转业到地方担任要职,却回乡种地,实在让人有点难以理解。

肖新槐,出生在湖南宜章的一个贫苦农家,从小就跟着父母下地种田。1927年,湖南开始革命时,他就二话不说的加入了红军,参加了著名的湘南起义,井冈山、中央苏区的反“围剿”、长征都有他一份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肖新槐转战南北,在晋察冀军区立下赫赫战功。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肖新槐更是临危受命,率志愿军第六十六军首批入朝。

在朝鲜战场上,肖新槐指挥部队在第四次战役中浴血奋战,顶住了美军的猛攻,为志愿军稳住防线立下大功。

1952年回国后,肖新槐本可以留在北京或部队机关,享受应有的待遇,可他却选择了回老家种地。

但肖新槐这份沉甸甸的功劳,朱总司令怎么会忘记?在朱总司令看来,名单上没有肖新槐的名字,不光是遗漏不遗漏的问题,而是关乎荣誉与历史评价的原则性问题。

所以,朱总司令坚持认为人民军队的功勋史册上,不该遗漏这样一位忠诚无私、战功卓著的老兵。 在朱德的坚持下,有关部门立即开始复核。发现没有肖新槐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肖新槐人在农村,没在部队一线,许多人以为他退休了,所以就没有他的名字。

但肖新槐选择回乡务农,只是他个人在和平年代做出的选择,但他的军人身份和在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不会被改变,所以肖新槐更不该因此被忽略。

经严格审查与补充评定,肖新槐的名字最终被郑重列入授衔名单。

1955年9月,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授衔授勋典礼隆重举行。肖新槐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这三枚沉甸甸的勋章,是他跨越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大历史时期的勋章。

当消息传到湘南肖新槐的老家时,他还在田地里种着庄稼,回归农村后,他又选择了另一片土地坚守。

肖新槐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英雄不论他后面选择了什么道路,我们都应该铭记住他,不应该因为他选择回归平凡的生活,就忘记了他曾经的贡献。

0 阅读:115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