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路透社一篇重磅调查报道揭开了今年5月7日印巴空战的惊人内幕。这场被军事专家称为“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空战”的较量中,巴基斯坦用中国歼-10C战机和PL-15导弹,成功击落印度吹嘘多年的法制“阵风”战斗机。而印度官员给出的战败理由堪称黑色幽默——情报部门严重低估了PL-15的射程,飞行员们自信满满地待在“安全区”,结果被一锅端。 印度军方一直以为PL-15的射程只有150公里,毕竟这是出口版本的公开数据。可实战中,巴基斯坦的导弹直接从200公里外砸了过来,印度飞行员连雷达警报都没听见,就被炸了个措手不及。路透社的报道里,一位巴空军高官轻描淡写地说:“我们伏击了他们。”——这话听着像猎人谈论掉进陷阱的猎物,讽刺感拉满。 印度咬定是中国“虚标”导弹参数坑了他们,可问题真的只是情报失误?巴空军这套“杀伤链”体系才是真正的杀招——预警机、数据链、电子战全链条配合,歼-10C甚至不用开雷达,靠后方指挥就能锁定目标。印度那边呢?预警机数量不够,数据链还在拼凑,电子战被压制得死死的。说白了,这不是一架战机或一枚导弹的较量,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代差。 法国达索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印尼直接暂停“阵风”订单,转头考虑歼-10C。这场空战像一记耳光,抽醒了迷信西方装备的买家:实战表现才是硬通货,广告吹得再响,不如战场见真章。 印度还在纠结单机性能,巴基斯坦已经玩起了“多域联合作战”。路透社的结论一针见血:“当印度争论阵风和枭龙谁更强时,巴空军早就构建了从太空到地面的完整作战网络。” 这场空战或许预示着一个残酷现实:未来的天空,属于能更快、更准、更狠整合战场信息的那一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时隔将近三个月,那场5月初的印巴空战,真相终于被扒了个底朝天。原来,印度不是输在
【12评论】【18点赞】
一一
最好站到300公里外去[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