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提醒大家:在拒绝别人这件事上,越简单越好,解释多了,反而显得是你亏欠了。
刷到一个热帖,网友今天收到老同学的婚礼邀请,前半句 “人生三万多天,想和你分享幸福” 还让她笑着打字,看到 “人不到没事,份子钱到了就好” 瞬间邪火直冒。
这熟悉的 “变相催份子” 套路,让我想起去年被点头之交的前同事,说自己结婚了追着要钱时的窒息感。
以前的我,面对这类事总爱 “把拒绝包装成道歉”:
给不熟的前同事说 “最近孩子生病花钱多,实在拿不出”,对方回 “大家都难,意思意思又不多”;
给多年没联系的同学说 “全职带娃走不开,真抱歉”,她补刀 “两小时都抽不出?你也太矫情”……
那些 “绞尽脑汁找理由” 的瞬间,像把自己按在 “亏欠别人” 的秤上反复称 —— 明明是对方越界,最后却像 “我欠了全世界人情”。
直到刷到有博主说:“拒绝的本质是守护边界,不是求对方理解”,才突然醒了:解释越多,越像递刀给别人捅自己。
就像这位网友一样坦荡的直接回:“婆婆回老家,自己带娃实在出不去,见谅哈。” 没有长篇大论,没有自我矮化,对方若懂,自然尊重;若不懂,再多 “带娃多辛苦、经济多紧张” 的解释,也喂不饱贪心。
《被讨厌的勇气》里的 “课题分离”:别人怎么想是他的课题,你怎么拒绝是你的课题。
拒绝时越简单,越能过滤掉消耗你的人 —— 真正值得的人,不会因为 “一次不到场” 破碎,她会看见你的难处;逼你 “必须解释” ,只盯着份子钱的关系,本就没把你当朋友,只是想薅羊毛。
现在终于懂了:解释多了,像递出 “我亏欠你” 的欠条;简单回应,才是 “我守好自己” 的盾牌。下次再遇到越界要求,试试直接说 “不行”“没空”—— 你会发现,天空没塌,心也轻松了。
人生宝贵,别把精力浪费在 “向不值得的人证明自己” 上。清清爽爽拒绝,坦坦荡荡前行,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温柔。
终于学会漂漂亮亮不随份子钱 情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