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降价,美国持续打击欧洲制药公司,中国创新药机会来了?

数据读城 2025-08-04 16:00:28

美国本身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极强的话语权,但这并不妨碍其进一步扩大优势,今年以来,美国对欧洲医药领域的关税恐吓和强硬要求降价,已经对欧洲制药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在的焦点在于,美国针对欧洲制药企业频频出手,对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中国创新药,是一记有益发展的神助攻,还是一记恐被波及的闷拳? 被盯上的欧洲制药业 美国掀起关税战的目标一直非常明确,资金回流美国或产业转移回美国,没有一个国家和一个产业领域不在其目标范围内,此前关税对欧洲制药业高举轻放,只是为了给一点产业转移的时间,并避免药价上涨或药品短缺。 但现在欧洲制药业的配合度并未达到美国的预期目标,甚至还有些“小动作”,于是美国不再强调关税,转而强硬要求欧洲制药企业降价,此举让众多欧洲知名药企的股价立马全部下跌——市场很清醒地知道,对于美国的“关税+降价”组合拳,欧洲制药业并无多少抵抗之力。 这是美国对全球医药市场的精准收割,全球医药产业供应链的重点环节分别是欧洲、印度和中国,美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医药进口市场,仅2023年就进口了接近1800亿美元的药品,其中只有60亿美元的药品来自中国,更多的份额属于欧洲制药业,以及仿制药合法化的印度也分得部分份额。如今,美国更想实现的是,“美国药,美国产”,在不影响美国市场药品供应的情况下,逼迫欧洲制药企业在美国布局生产。 医药成本激增是美国也承受不起的代价,对中国出手叠加风险太大,对印度出手只能部分收到成效,对欧洲制药业出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医药制品是欧盟对美第一大出口产品,占比高达22%以上,现在,美国试图以通知降价的方式让欧盟保持对美药品出口数量,但药品出口金额必须下降。 中国创新药会因此受益么? 2024年,中国医药产品对美出口金额为190.47亿美元。美国是中国医药产品的第一大市场,占比达17.6%。不过,拥有后发优势的中国药企出海时间尚短、出海策略谨慎,在关税战里受影响较小。但是,美国对医药产业的种种举措,依然影响了资本市场对中国药企创新药出海的预期,出现了一定的观望情绪。 全球制药企业抵御美国出招的浪潮里,中国药企并不能独善其身,当欧洲制药公司被迫从本土转向美国时,中国药企的动态受到全球业界的关注。欧洲制药企业在美国新建工厂直至投产,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被迫降价的欧洲医药产品,会不会被快速发展的中国创新药趁机占去部分市场?业界看法不一。甚至于,面对美国的这一轮“组合拳”,美国医药企业、欧洲制药企业、中国药企,乃至印度仿制药生产企业的合作关系都将重新梳理或改变。 蓬勃发展的中国创新药并不是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的主力产品,反倒是出海政策里对规则玩得最好的细分领域,有着更多的灵活发展空间。目前,至少有10款以上中国创新药品在美国上市,回报丰厚,且未受关税、降价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国创新药企本身就在美国进行了本土化生产。 美国对欧洲制造业的重击,让中国创新药企明白,加强技术研发才是在波谲云诡的全球医药市场活得更滋润的关键。中国创新药企的优势一直在于:研发人员数量充足,研发效率较高,研发成本大幅低于欧美、日韩同行。

0 阅读:36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