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闹大了!”河南,69岁老人在银行意外碰到一名保险业务员,对方介绍买保险可以拿利息,并且有保障。老人以为仅需缴纳不到20万,于是,拿着儿子死亡赔偿金投保,谁知其女儿拿到保单一看,直接懵了父亲买了4份保险,5年需要缴纳95万!而且保单上写着父亲年入30万,女儿愤怒不已,找到保险公司质证,可对方却表示:“他是自愿的!” 8月4日报道的一起老人被保险坑了的事,无数网友看了心里真是堵得慌,拿命换来的死亡赔偿金,怎么就成了别人嘴里的肥肉? 今年69岁的孙老汉,唯一的儿子出车祸没了,保险公司赔了19万赔偿金。 这钱是他和小孙子往后日子的指望,攥在手里比命还重。 去年深秋,他拿着到期的理财单去银行,本想安稳存个款,没想到被拦住了。 银行里穿西装的年轻人递过来宣传单,说有个"传家宝"保险,利息比存款高,还能给孙子留保障。 孙老汉没读过多少书,就认得"终身寿险"几个字。 对方说这钱分四次交完就行,他琢磨着手里的19万正好,就在人家指着的地方按了手印。 等到今年7月,保险公司又来要19万,女儿孙梅才发现不对劲。 原来那是四份保险,每份每年交19万,要连交五年,总共得95万! 更离谱的是,保单上写着孙老汉年收入30万,可他一辈子就在地里刨食,哪来这么多收入? 后来看那段销售录像,20多分钟的流程被掐成两分钟,业务员嘴里就没提过每年交钱、交五年这些关键话,就说是"存款性质的保险"。 无独有偶,江苏泰州的刘天宏老人,也是被保险坑得够呛。 他当年做点水果生意攒了些钱,总担心身体不好的小儿子以后没保障。 这时,一个叫许文凤的推销员找上门,说能给孩子留份保障。 老人被说动了,从她手里买了96万的保险。 为了"不让孩子知道后变懒",推销员说可以代签未成年人的名字,他就信了。 直到几年后家里大扫除,家人才发现这堆保单。 可孩子们早就长大了,当年的签名全是假的,保单根本不算数。 找保险公司理论,一开始说会处理,转脸就变卦,只肯退70万。 后来子女向保监会举报,还在网上说了这事,保险公司竟然找人跟踪恐吓,最后闹到法院才全额退了钱。 这俩事看着不一样,内里全是一个套路。 这些搞保险的专挑老人下手,尤其是那些文化不高、子女不在身边的。 他们在银行里冒充理财经理,把保险说成存款,用"高利息""保平安"这些话糊弄人。 等老人签了字,就露出真面目。 孙老汉的销售敢虚构年收入,刘天宏的推销员敢代签名字,说白了就是吃透了老人不懂条款、怕麻烦的心理。 更气人的是背后的猫腻。 孙梅怀疑父亲的存款信息被银行透给了保险公司,刘天宏也是被推销员摸透了家里情况才被盯上的。 这哪是正经做生意,分明是合起伙来设套。 保险公司出了事就把责任推给老人,说"签字就认可",真要闹大了才肯松口,一点担当都没有。 其实不光这两起,每年都有老人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保险推销员忽悠下,稀里糊涂在天价保单上签下了字, 同时最让人难受的是,他们被骗的不只是钱,还有对人的信任。 作为子女,真得多上点心。 平时常帮老人看看手里的存单、保单,别让他们自己去银行碰那些复杂的"理财产品"。 要是老人说有高收益的好事,先别急着信,自己跑一趟银行问清楚。 像孙梅那样发现不对劲,赶紧找银保监会投诉,电话12378,据说48小时内就有回复。 要是对方耍赖,就像刘天宏的子女那样,收集好证据,该找律师找律师,该上法院上法院,千万别怕麻烦。 还有就是得多跟老人念叨念叨,签字之前一定给子女打个电话,不明白的条款坚决不签,陌生人推荐的高收益产品坚决不碰。 自己的钱,攥紧了才是自己的。 现在孙老汉还在等保险公司的解决方案,他天天对着儿子的遗像念叨,那19万是用命换来的。 希望这些昧着良心赚钱的人能有点底线,也希望管这事的部门能硬气点,别让更多老人掉进这种陷阱里。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保险公司闹大了!”河南,69岁老人在银行意外碰到一名保险业务员,对方介绍买保险
红尘里面看
2025-08-04 18:23:07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