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起效!三艘载有印度纳亚拉能源公司燃油的油轮在不同港口被拒绝卸货。该公司因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存在关联而受到制裁。 纳亚拉能源的前身是埃萨尔石油,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印度鲁伊亚兄弟创立,他们从本土炼油起步,通过并购逐步壮大业务,建立了古吉拉特邦的瓦迪纳尔炼油厂。2016年,企业达成协议,将大部分股权卖给俄罗斯石油公司领头的集团,俄罗斯石油公司占股49%,其余由特拉菲古拉和联合资本伙伴分担。交易额高达129亿美元,2017年完成后,公司改名纳亚拉能源,转向国际合作模式。这一步让企业融入全球能源网络,但也埋下地缘风险的种子。鲁伊亚兄弟的创业路径显示出印度本土企业寻求外资的常见策略,却在后期面临外部压力。 2025年7月18日,欧盟推出第18项制裁包,针对俄罗斯能源贸易,把纳亚拉能源列入黑名单,因为俄罗斯石油公司持股49%。这直接导致三艘油轮卸货受阻。第一艘阿罗拉号载6万吨航空燃油,从那天起停在葡萄牙锡尼什港。欧洲公司拒绝提供检验和服务,即便货款已付清,买家信息不明朗。船只就这样闲置,物流链条中断。 第二艘Em Zenith号运4万吨柴油,本该7月31日到马来西亚丹戎帕拉帕斯港,但7月29日改道,在马六甲海峡抛锚。港口当局基于制裁发出禁令,船东只能等待新指示。这艘船的转向暴露了亚洲市场对欧洲制裁的敏感反应。 第三艘Pacific Martina号装6万吨航空燃油,上周起停在阿曼湾。没有买家接手,货物滞留海上。湾区位置本是中转枢纽,却因制裁变成瓶颈。此外,几艘原计划在瓦迪纳尔港装货的油轮也取消行动,船东通知改计划,避免风险。这些油轮掉头离开,显示制裁的即时冲击波。 整体看,欧盟措施堵住了俄罗斯石油通过印度渠道的漏洞,纳亚拉的出口业务首当其冲,油轮闲置加剧了供应链紧张。制裁落地后,纳亚拉能源把瓦迪纳尔炼油厂产能砍到70-80%,因为储罐快满,出口难。工人减少原油输入,现场运作放缓。几艘送原油的油轮转去其他印度港口,避开直接联系。公司出口收入下滑25-30%,转向亚洲买家维持现金流。俄罗斯石油公司公开批评制裁非法,但股权不变,企业没倒闭。 印度船东如七岛航运和大东方航运要求解约,涉及Bourbon、Courage和Jag Pooja号。他们发信引用合规问题,船只驶离瓦迪纳尔。全球 tanker 公司也暂停装货,纳亚拉的物流网受重创。 微软一度暂停服务,纳亚拉起诉到印度法院,律师递交文件争辩恢复。几天后,微软重启服务,公司撤诉,法庭结案。这件事暴露了科技依赖的弱点。
制裁起效!三艘载有印度纳亚拉能源公司燃油的油轮在不同港口被拒绝卸货。该公司因与俄
醉卧云端云端居
2025-08-04 18:34: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