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寒心了!”上海一位老人去世后,远在国外的女儿火速赶回,直奔法院要求继承全部房产,可她不知道,老人早已将房子留给了照顾自己28年的外甥女,女儿一怒之下将表姐告上法院,法院最后这样判了! 老人名叫王达立,妻子早年病逝,唯一的女儿远赴国外定居。孤身一人的他身体虚弱,常年与药物为伴。 就在老人最需要关怀的年纪,外甥女周小冬做出了一个决定:她把自家的事情放到一边,收拾行李搬进舅舅家,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 日子一天天过去,周小冬每天凌晨五点,起身熬粥煎药,趁着阳光没晒进屋里的时候,给老人僵硬的四肢做康复按摩。 买菜熬药、推轮椅晒太阳、夜里盖被子,这些琐碎的生活持续了二十八年。 2018年,王达立突发脑梗住院,周小冬在病床前守了整整二十三个昼夜。病危通知书送来那晚,护士看着她在楼道长椅上蜷缩着睡倒,手里还攥着记录老人血压的笔记本。 而女儿王晓的慰问电话在那段时间只来过一次,通话时长没超过三分钟,末尾那句“公司项目走不开”成了父女之间最后的对话。 老人清醒后听说这事,躺在病床上默默流泪,白色的枕套湿了半片。 社区服务中心的李女士掰着指头算过一笔账:要是在上海雇个住家保姆,二十八年的人工费怎么也得一百二十多万。 可周小冬非但分文不取,每月二千多的退休金还要掰成两半用。老人念叨要吃高钙奶粉,她就托人从国外代购;老式轮椅咯吱作响,她省下买冬衣的钱换了带充气坐垫的新轮椅。 2022年冬天,老人带着安详的表情永远合上了双眼。殡仪馆的工作人员犯难了:家属联系方式一栏上,女儿王晓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 周小冬默默接过了所有事务,从寿衣选购到墓地选址,她在灵堂前忙活了整七天。 正当墓园工人准备封穴时,消失了多年的女儿突然出现在葬礼现场。这个披着黑色大衣的女人没顾得上给父亲上炷香,就带着律师文件冲进了区法院的立案大厅。 案件一审开庭那天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虽然周小冬当庭搬出了半米高的照料日记,出示了贴着标签的几十本病历和上百张医药费票据,可法官依然判定:按照《继承法》相关条款,亲生女儿天然享有五成份额。 那纸判决书递到周小冬手里的瞬间,她站在法院台阶上哭得站不稳当。旁听席上有人拍案而起:“天底下还有公道吗?二十八年的端汤送药换来个平分家产?” 事情在二审发生了转折。周小冬的律师从徐汇区公证处调取出关键证据——那是老人生前在公证员见证下立下的遗嘱,文件落款处按着红手印的声明写得清清楚楚:“浦东新区某某路房产由外甥女周小冬单独继承”。 当那份三百二十八页的护理日记被法警搬进法庭时,在场所有人的呼吸都滞了一下。泛黄的纸页上爬满密密麻麻的记录:2016年8月16日“舅舅半夜腿疼揉了两小时”,2019年清明“下大雨怕寒气入骨给加电热毯”的纸条夹在中间,有页边角卷起的记录格外扎眼:“今天舅舅盯着表妹小时候的照片发呆,后来拄着拐杖出来说'还是小冬好'。” 法院审判委员会在讨论案件时形成了共识:当赡养义务持续十年以上,且有书面遗嘱佐证的情况下,血缘关系不再是继承权的通行证。 上海市中级法院的终审判决书写得非常直白:“周小冬履行主要赡养义务长达二十八年,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愿应当受到充分尊重。” 判决书落槌那天,一位旁听的退休法官摘下眼镜对记者感慨:“这案子里最让人心酸的是一张护理单——脑梗老人不能自理期间,周小冬每天要换十三次尿垫。” 对于此事,你们有什么看法? 信源:纵览新闻 、江苏旅游广播
“太寒心了!”上海一位老人去世后,远在国外的女儿火速赶回,直奔法院要求继承全部房
彩云追月情自悠
2025-08-05 00:21: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