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几名美国中情局探员突然出现在一位中国老人的家门口,出示证件后,直接对老人说道:“保证提供永久居留权和高薪科学家待遇。” 这位老人之所以被这样的优越条件对待,是因为他在一场学术会议上,指出了美国当时所用的商用密码标准中的一个安全漏洞,而这很快就引起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警觉,所以他们用各种利益来拉拢这位老人。 但是老人并没有被诱惑到,而是义无反顾的拒绝了。 这位老人就是曾肯成。 说起他的名字,可能好多人都没听过。 曾肯成是我国代数学密码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美国中情局那些无法破解的机密文件,其中就有不少使用了代数密码加密 1927年,曾肯成出生于湖南省涟源县,由于家庭条件非常好,曾肯成有了良好的读书条件,他从小就聪明,对读过的书过目不忘。 凭借优异的成绩,曾肯成考进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读书,中学期间,曾肯成对发现家里有一本《微积分》,这本《微积分》是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译自英文,用文言体书写的,曾肯定竟然看懂了,而且还非常感兴趣。 从此后,他决定要在数学领域做出一番成绩。 可以说是《微积分》是他走向数学之路的启蒙读物。 1946年,曾肯成以中南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数学系。 读书期间,曾肯成非常刻苦,经常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读书,他的计算公式都堆积如山。 1950年,曾肯成从清华大学毕业,获得当年毕业生的最高奖项,由于成绩优秀,曾肯成刚毕业就被中国科学院数学所聘为研究实习生。 1952年,曾肯成被派去黑龙江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院学习俄语。为了尽快学好俄语,曾肯成非常拼命,除了吃饭睡觉,他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所以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不仅能熟练的用俄语交流,甚至还能用俄语写报告。 之后,曾肯成被派到中国科学院院部编译局工作,期间他曾翻译了多本书籍,但是曾肯成对翻译工作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数学,他每天就期待着下班,因为下班后他就可以专研数学了。 1956年,科学院想派几个在数学领域有造诣的年轻人去苏联深造,但有一个附加条件,学员最好能懂俄语,曾肯成非常符合条件,所以就派他去了。 曾肯成这次深造的是数学领域的计算机技术,曾肯成俄语好,他能听懂老师的俄语教学,甚至还能对老师讲的内容举一反三,比如密码学。 1957年,曾肯成回国任教。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他还参与中国科技大学的教材编写。 1974年,中国科大数学系开展编码方向的研究,曾肯成开始接触密码学。1978年,由于出色的教学科研成绩,曾肯成被学校破格由讲师直接聘任为教授。 1981年,国家开始筹备首聘博士生导师计划,曾肯成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并开始筹备建立中国的密码研究中心。 1984年,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成立后,曾肯成开始正式进入密码学领域研究,仅用几年时间,他就发明出了代数密码。 1989年,中国科大数学系曾肯成教授应邀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拉菲特分校长期访问和讲学期间,参加了美国密码学年会,并在会上指出了美国商用密码加密标准的一处疏漏。这个细节引起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警觉。 美国方面调查后,认为曾肯成是一位天才,决定利诱他留在美国,为此开出的条件不菲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聘请曾公做终身教授,年薪十万,并购置一座他所满意的住宅,签约后马上得到永久居留权,还可以为他患病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医疗条件等。 美国方面曾经找了曾肯成20多次, 保证提供永久居留权和高薪科学家待遇。但是曾肯成都不为所动,坚决回国。 回国后,曾肯成继续带领团队搞密码学研究,把中国的密码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1991年,他的研究所升级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内密码学的领头羊。 曾肯成教过的学生,很多都成为密码学领域的佼佼者。 2004年,曾肯定去世。 曾肯成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爱国和奉献。
塔斯社报道,当地时间4日,俄联邦对外情报局表示,该机构已掌握确凿信息,英国情报部
【1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