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离开海参崴,送别人群打出的横幅令人内心复杂。 当中国海军现代化战舰缓缓驶离

梦里水乡之舟 2025-08-05 01:08:06

解放军离开海参崴,送别人群打出的横幅令人内心复杂。 当中国海军现代化战舰缓缓驶离码头之际,甲板上的士兵整齐列队,向着岸边送行的人群挥手致意。涌动的人群中,一幅鲜红的横幅格外醒目,上面用汉字写着:“一路平安,欢迎再来”。 这八个字,既是对当下友谊的祝福,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历史。尤其是那句“欢迎再来”,究竟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还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沉期盼? 要理解这种复杂的情感,就得把目光先拉回现实。 这是一场规格颇高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八月伊始,两国海军编队自此地启航,联袂驶向日本海。中方派出的阵容相当扎实:两艘052D型驱逐舰,两艘综合补给船,外加一艘基洛级潜艇。 这样的配置,体现了中方对这次合作的高度重视。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中俄加强军事合作,无疑为动荡的地区格局提供了一些稳定性。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海军是以一个强大而可靠的“客人”身份,应了一场关乎共同利益的盟友之约。 然而,这片土地的另一个名字,像一个无法绕开的历史心结——海参崴。 我们的军舰停靠的这片土地,曾流淌着华夏血脉。早在汉唐,先人就在此留下足迹,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这里一直由中国的历代王朝管辖。 即便是到了晚清,海参崴的管辖权也明确归属吉林将军。可以说,当它还叫“海参崴”的时候,它就是我们的故土。 历史的转折发生在1860年。那年11月,一纸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使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自此被划归俄国。 沙皇俄国接管此地后,随即废除了“海参崴”这个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征服意味的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统治东方”。 此后,这里被迅速打造成一座远东堡垒:军港拔地而起,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迁至于此,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也修到了这里。 于是,历史与现实就在这片土地上交汇了。 对今天的俄罗斯而言,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它在远东唯一的战略不冻港,是其海军直面太平洋、威慑日本乃至美国西海岸的支点,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也是联合军演选址于此的关键原因。而于中国人而言,此处承载着一段屈辱且复杂的民族记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让岸边那条横幅充满了张力。 “一路平安”,代表了对现实的尊重。既然是以盟友和客人的身份前来,圆满完成任务自然是共同的期许,这是对当下中俄战略合作的支持。 可那句“欢迎再来”,就远不止于客套了。它潜藏着一种血脉相连的眷恋,一种难以被时间和国界磨灭的情感。 这句欢迎,不只是对朋友的再次邀请,更像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期盼着同胞的身影能一再出现在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

0 阅读:1
梦里水乡之舟

梦里水乡之舟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