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曹操到监狱视察,一名囚犯竟直勾勾地盯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曹操觉得此人

历史追星者 2025-08-05 09:07:40

三国时,曹操到监狱视察,一名囚犯竟直勾勾地盯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曹操觉得此人在哪见过,又想不起是谁,便驻足问道:你,是不是认识吕布?

这话问得没头没脑,连他自己都愣了一下,囚犯却突然笑了,笑得像把出鞘的刀:“魏王竟还记得故人?”

这段野史记载的相遇,藏着曹操用人的秘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手里没几个能人根本站不稳脚跟。

曹操深谙此道,他招揽人才的法子堪称狂野,世家子弟能用,寒门布衣能用,敌营降将能用,连监狱里的囚犯都能翻身当三公。

这种“唯才是举”的魄力,让他在军阀混战中攒出一支梦幻团队,就像那个盯着他看的囚犯,后来官至九卿的梁鹄,原本因牵连崔琰案下狱,硬是被曹操从死囚堆里捞出来当了尚书郎。

曹操的监狱人才库不止梁鹄一例,建安二十一年他刚当上魏王,朝廷里就闹出崔琰冤案,这位曾举荐过杨训的名士,因为政敌诬告“对谁有怒气”被逼自杀。

尚书仆射毛玠替崔琰鸣不平,转眼也被扔进大牢,侍中桓阶拼死求情,曹操才勉强留了毛玠一命,可谁能想到,同样是囚徒,梁鹄这类人反而因祸得福?

曹操对人才的评判标准简直像在走钢丝,他一边因猜忌滥杀名士,一边又能把死囚培养成心腹,这种矛盾恰恰暴露了乱世枭雄的生存逻辑,当权力堡垒出现裂缝,他宁可用戴枷锁的异端,也不敢信任貌合神离的正统。

那个时代的监狱堪比人才黑市,曹操提拔囚犯绝非心血来潮,他早年在兖州就重用过贪污犯满宠,这位后来威震江东的酷吏,当年戴着镣铐审案子,硬是把曹操的根据地管得井井有条。

更讽刺的是,曹操晚年最信任的谋士贾诩,早年还策划过宛城之战害死他长子曹昂,这些“污点人才”就像锋利的残剑,曹操敢握在手里,才劈出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现代人总夸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却常忽略背后的血腥味,他确实给囚犯官做,但崔琰、毛玠这些清流名士的冤狱也是他亲手制造的。

乱世里的用人智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就像他问囚犯是否认识吕布,吕布三姓家奴的恶名天下皆知,可曹操当年在濮阳差点被吕布烧死时,不也动过收服这头猛虎的念头?

对枭雄来说,污点从来不是用人的障碍,关键要看这把刀能不能为自己所用。

曹操死后三十年,司马懿父子用同样的手段挖空了曹魏根基,历史总是轮回,当梁鹄这类囚徒官员在洛阳高谈阔论时,没人想到他们开创的模式,最终会反噬提拔自己的王朝。

乱世里的权力游戏从来如此,用人的尺度就是存亡的界限,曹操跨过去了,他的子孙却摔在了这道坎上。

0 阅读:0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