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吃货很多,但是爱吃到自己开饭馆,还开出了名堂的,好像就只有梁实秋了...原

西门大妈啊 2025-08-05 12:26:34

民国大吃货很多,但是爱吃到自己开饭馆,还开出了名堂的,好像就只有梁实秋了...

原来北平有一家河南菜饭馆,叫做“厚德福”,老板陈莲堂是河南杞县人,因为家境贫穷,沦落为乞丐,就来闯荡北京,应聘到了同仁堂药店。不过他的工作并不是抓药配药,而是给药店伙计烧饭。后来他攒了些钱,就盘下了一个饭庄自己当老板,取名“厚德福”,意思是“忠厚福德地,聚会得福心”,专做老家河南老家口味。

刚开始厚德福生意很一般,但是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后,因为他是河南人,河南菜就跟着沾了光。当时京城贵人请客,多流行吃豫菜,而在豫菜馆子中,厚德福菜做的地道美味,一时间受到追捧,声名鹊起,成了当年的黑珍珠必吃饭馆。

厚德福的成功让一个人发了财,这个人就是梁实秋的爸爸梁熙咸,他一开始就入股了这家饭店,所以梁家人也经常去吃,只是不参与经营。

这里插播一个小八卦,梁实秋的父亲梁熙咸原本是河北大兴县的孤苦孩子,被他祖父梁芝山领养,按理来说应该跟随梁芝山的籍贯,算河北沙河人。但是梁芝山对这个养子的教育特别上心,他从广东卸任北归时,路过杭州,刚好碰到乡试。梁芝山为了让养子参加这次考试,就把梁家全家的户口都改成了浙江钱塘,算是古早高考移民吧,但是这倒不是钻空子,因为南方录取更难,纯粹就是“来都来了”。梁熙咸也不负众望,考中秀才,后来又入京师同文馆学习英文,入职了警察厅。

改变命运的爽文了...

说回吃这个事, 梁实秋爱吃这个事情,绝对是随了他爸爸梁咸熙。梁咸熙是个大吃货,自号“饱蠹楼主”。虽然梁家家境殷实,养着好厨子,但是他还喜欢去外面找好吃的。他很喜欢带着儿孙坐着洋车在北京到处探店,不管是大饭店还是小苍蝇馆子都照吃不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厚德福,觉得口味相当不错,又和老板陈莲堂谈的来,觉得大有前途,便向投资了这家豫菜馆,成了厚德福的股东。

好家伙吃出来的财富...所以吃货有理!吃货伟大!

多年后,梁实秋去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因为喜欢吃厚德福的菜,硬是劝人家去青岛开了分店,陈莲堂为了表示对少东家的尊敬,专门派长子陈景裕和得意弟子梁西臣去青岛坐镇。果然大获成功。

后来厚德福又在沈阳、长春、哈尔滨、西安、青岛、上海甚至香港开设了分号。梁实秋在其中也没少出力,除了青岛分号,他住在北碚的时候,又拉着人家去北碚黄山路10号开了一家...

陈莲堂:你走到哪里我就要开到哪里是吧?

虽然老板陈莲堂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在管理上颇有一套,和今天胖东来很像。厚德福主打一个每个人都可以是股东,不管是经理还是伙计,都可以入股。一股是500大洋,如果钱不够,还可以几个人凑钱入股,推举一个人代表就行了。

厚德福在利润分配上也非常透明。所有利润、成本、工资、分红甚至是客人打赏的小费,都是对所有人公开的。年终分红的时候,东家占一半,伙计占一半,所以伙计们都是为了自己干活,根本不怕苦不怕累。

为了保证菜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老板和儿子们经常在老家河南选一些少年,送他们去厚德福的店面学习烹饪,出师之后就在饭店干活,手艺好就能晋升厨师长,然后去别的分号当大厨带徒弟....各地分号经常互相调用厨师,但几乎不从外面招聘厨师。

和今天集团公司模式有点像?

由于梁实秋特别爱吃厚德福饭庄的菜,也记录下了不少做法,其中就有瓦块鱼、核桃腰、罗汉豆腐、烧烤铁锅蛋、紫酥肉、烫面角、油酥锅魁等多种菜肴....

只可惜在那个动荡岁月,厚德福屡次遭遇劫难,分号都被迫关门了。大栅栏总店在建国后曾经改名“河南饭庄”,后来又迁到南礼士路,但最后还是因为经营不善,在2010年彻底关门了,从此北京再难找到能上席面的地道河南手艺。

最后:大家知道北京哪里有好吃地道的河南菜,请推荐给我!爱你们!

0 阅读:14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