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邓颖超腰部严重扭伤,用了许多方子都不见好转,周总理只好把一位女中医请进中南海,没想到她轻轻一捏,邓颖超的腰就不疼了。
事后,周总理都乐了,说罗家老太太是国家的宝贝疙瘩,医术确实了得。
罗有明这人不是普通人,她是有名的骨科世家,好几代人都干这正骨的手艺活儿,您想,那会儿人都说手艺得传男不传女,可罗家偏偏没儿子,所以她打小就跟着老祖母学正骨。
五岁开始,孩子就摸着骨头练手,十五岁已经能单独给人瞧病了,那时候穷人多,伤筋动骨的没人给治。罗有明倒大方,义务帮人,一分钱不收。
有一回,一个老农被牛撞伤了盆骨,碎得厉害,人家都说治不了,她硬是接好了,这下子名声大了,街坊邻居喊她“罗先生”,意思是有本事的女大夫。
到了1948年解放战争那会儿,事儿还多着呢,罗有明碰见了丈夫王治中,听他说起白求恩给伤员治病的事儿,自个儿心里也明白白求恩是外国人,都帮着咱中国人,咱自己有手艺能眼睁睁看着战士们挨疼?
就这么的,她跑前线去了,给解放军指战员治骨伤,好些战士断了胳膊腿,血淋淋的,她没吓着,一点一点帮人接上。
伤兵们送她个外号“编外好军医”,大伙儿都说,有了罗大夫在前线,心里踏实不少,这中间,她还收了个徒弟教技术,想着以后能多帮人。
骨头伤了可不是小事,罗有明的手艺活很是精细着,她治骨头不靠花哨工具,就是手法准,轻轻一捏就合槽,日子长了,她觉着光靠自个儿不够,后来开学习班,让别的大夫来学。
她念叨着治病救人得有德,光图钱不行,这话糙理不糙,她自个儿身先士卒,大人物送的东西,啥贵重玩意儿她都不要,照样义务行医,帮乡亲、帮战士,从不多拿一分一毫。
回来说1965年那次,邓颖超腰伤躺床上,疼得动不了身儿,罗有明一到,一瞧病人那样儿,心里有谱了。
她没整复杂的,手放邓颖超腰眼儿上,几个轻点推拿,也就几分钟工夫,再喊人试着动,大伙儿都提心吊胆,怕再弄坏,谁曾想邓颖超真坐了起来,还能溜达几步。
周总理跟她闲聊几句,夸她本事高,她呢?还是一副谦虚模样,笑着摆手,不摆架子不说大话。
您说说,像罗有明这样的人,在今日这个光景可不多见了,她那一身本事,都是世代传下来的真功夫,不稀罕名利,只想着拉别人一把。
这精神在哪儿都不多,可咱琢磨琢磨,人活一辈子,能帮人的地方帮一把,才是实在事儿,罗老太太传下来的医德医术,值得后人好好学,她那份淳朴心思,放在啥时候都是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