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途中他觉得口渴,于是拐到一农户家里喝水,却因为农

鉴史忆往呀 2025-08-05 13:51:36

1937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途中他觉得口渴,于是拐到一农户家里喝水,却因为农妇说了两个字,突然意识到这是个圈套!

赣南梅岭的山路上,一个农妇正在自家门前洗菜。突然,几个风尘仆仆的人走过来要水喝。

农妇热情地端来一碗凉茶,顺口说道:"你们也是去团部办事的吧?刚才那个陈同志也是往那边走的。"

这句无意中的话,让喝水的人瞬间绷紧了神经。他就是陈毅,当时正率领南方红军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

几天前,陈毅收到老战友陈宏的来信,说有中央特派员到达,要传达重要指示。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游击队已经很久没有中央的消息了。

但陈毅向来谨慎,他没有直接赴约,而是先带着警卫员下山探路。

农妇说的"团部"让他起了疑心,在当地方言里,"团部"和"糖铺"发音相似。陈毅想起以前的地下联络站就设在大余县城的一家糖铺里,他决定改道去县城看看。

半路上遇到国民党巡逻队盘查,陈毅假装是做生意的商人。检查时,他借口上厕所,趁机翻墙逃脱。

进城后,陈毅找到那家糖铺。原来的老板早就不见了,新老板是个陌生面孔,店里的布置也完全变了样。拼凑起来,真相渐渐清晰,陈宏很可能已经叛变,这次约见是个陷阱。

事后证实,叛变的不只陈宏一人,原红军第24师师长龚楚也投靠了国民党,他们利用掌握的内部情况,冒充中央特派员来诱捕游击队领导人。

陈毅这次能够脱险,关键在于他没有完全相信老战友,也没有忽视农妇的那句闲话。

在游击战争中,任何细节都可能关乎生死。一句方言的误听,一家店铺的变化,一次偶然的盘查,都可能暴露或拯救一个人。

游击队既要应对敌人的军事围攻,又要防范内部的叛变。每次接头都如履薄冰,每个联络员都需要反复验证身份。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红军游击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他们不仅要面对军事上的劣势,还要承受精神上的考验。

战友的背叛比敌人的子弹更让人痛苦,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才显得更加珍贵,那个农妇的一句话救了他的命,如果不是她无意中透露的信息,后果不堪设想。

0 阅读:173

猜你喜欢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