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争中,10万志愿军突然被“联合国军”重重包围,面临全军覆没的危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8-05 14:22:48

1951年,朝鲜战争中,10万志愿军突然被“联合国军”重重包围,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坐镇朝鲜的彭德怀无法破局,紧急给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

麦克阿瑟这个人,早年在二战时当过太平洋盟军总司令,指挥过菲律宾战役,还负责过日本占领事务。1950年朝鲜战争一打响,他就成了联合国军总司令,主导了仁川登陆,那次行动确实扭转了战局,让联合国军从被动变主动。他后来推动部队往鸭绿江那边推进,结果忽略了志愿军的实力,遭遇多次阻击,损失不小。他还下令轰炸鸭绿江桥和东北地区,这事儿引发了不少争议。美国高层觉得他战略判断有问题,加上他公开批评政府政策,1951年4月就被撤职了。麦克阿瑟的作风就是那样,喜欢大张旗鼓进攻,但没考虑到志愿军的实际情况,导致联合国军在前几次战役中吃亏。 接替他的李奇微就不同了,这家伙心思细密,当上总司令后,没急着发动进攻,而是埋头分析志愿军的作战模式。他在东京总部翻情报报告,发现志愿军通常进攻一周左右就得后撤,主要因为补给线拉得太长,机械化程度低。他就调整战术,命令部队修建防御工事,布置铁丝网和地雷,准备在志愿军疲惫时反击。他的这个变化,让第五次战役的局面变得复杂,联合国军不再硬拼,而是拖着志愿军消耗。结果志愿军确实暴露了弱点,但李奇微也没能完全得逞,因为志愿军后来反转了局势。他的行动在山地作战中还是有局限,机械化优势没完全发挥出来。

彭德怀呢,这位老将出生在湖南,早年参加湘军,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他率部突破国民党包围,到达陕北。抗日战争中,他指挥百团大战,在华北平原组织部队伏击日军车队。解放战争时,他指挥西北野战军,在延安保卫战中转移阵地,避开敌方炮火。1950年10月,他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军入朝作战。在前几次战役中,他指挥志愿军取得胜利,把联合国军推到三八线以南。他这个人注重实地指挥,经常深入前线掌握情况,这在朝鲜战场上帮了大忙。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从全局把控抗美援朝决策。他1921年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长征中,他指挥红军翻越雪山草地,摆脱追兵。抗日战争期间,在延安制定游击战术,指导部队分散袭击日军据点。解放战争中,从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摧毁国民党防线。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在北京审阅地图,下达入朝命令,协调后勤供应。他的战略眼光在第五次战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电报指导前线转危为安。

现在说说第五次战役的具体情况。这场战役从1951年4月22日打响,到6月10日结束,是志愿军介入朝鲜战争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志愿军分东中西三路推进,目标是歼灭联合国军主力。起初,部队推进顺利,攻占多个高地,但联合国军在李奇微指挥下实施退却战术,接触后短暂抵抗就后撤,诱使志愿军深入。志愿军继续追击,几天后彭德怀察觉不对劲,因为联合国军损失不大,却不断拉长战线。他下令部队停止前进,但命令下达晚了,前锋10万志愿军已经越过预设界线。 联合国军从侧翼包抄,形成包围圈。这10万志愿军主要是第19兵团和第3兵团的部分部队,他们携带的粮食弹药有限,补给中断后,情况紧急。彭德怀收到前线报告后,召集将领开会,讨论突围方案,但一时没好办法。他决定发电报给北京,描述困境,请求指示。电报发出后,大家都在等回复。这时候的局面真够紧张的,志愿军如果不及时调整,就可能面临重大损失。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盯着作战地图想了三个小时,然后回电八个字:“以攻为守,放弃救援。”这个指示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彭德怀看完后就明白了。意思不是真放弃那10万部队,而是让被困部队主动出击,外围部队配合,形成反包围。这样避免了盲目救援中李奇微的圈套。志愿军还有弹药储备,一切还有转机。如果派援军去救,只会让联合国军趁机反扑。

彭德怀领会意图后,马上布置行动。被围志愿军发起反冲锋,穿越联合国军间隙,打破原有部署。外围部队快速推进,配合里应外合。联合国军阵脚乱了,李奇微的战术被破解,部队四散撤退。志愿军成功脱离包围,虽然付出代价,但保存了主力。 突围后,联合国军试图追击,但志愿军援军赶到,展开反击。在铁原一线布防,阻击敌方推进。战役结束,双方进入相持阶段,边打边谈,停留在三八线附近。这次危机解除,不但救回了10万大军,还展示了战略智慧的重要性。志愿军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灵活调整,转败为胜。 后续发展上,彭德怀继续指挥志愿军直到1952年回国,之后主持军委工作。他对毛泽东的战术一直很佩服。李奇微没能实现一举击溃志愿军的目标,后来被调离指挥岗位。毛泽东领导中国直到1976年逝世。志愿军在战争中保存实力,推动1953年停战谈判签署协定。

0 阅读:52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