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抗原来只是幌子?特朗普真正目的暴露,中国可能是唯一打破美计划的国家。美媒分析,特朗普的愿景可能是中俄美三分天下。但事实上美国只想让中国当廉价商品工厂。 《纽约时报》2025 年 7 月的一篇深度报道,扒出了更具体的内情。报道引用特朗普核心团队成员的匿名爆料,说他从 2024 年竞选期间就开始跟心腹念叨 “三分天下” 的具体框架。按他的设想,美国不用跟中国硬碰硬搞全面对抗,只要能把中国框在 “全球供应链中下游” 就行。简单说,就是让中国继续大量生产衣服、玩具、基础电子元件这些低利润商品,通过廉价出口维持美国的低通胀,而芯片、航空发动机、生物医药这些高附加值领域,必须由美国牢牢攥在手里。 他对俄罗斯的定位更直接。爆料里提到,特朗普在一次私人晚宴上跟盟友说,“让俄罗斯安安稳稳卖石油天然气就够了”。意思是,只要俄罗斯不插手中东、亚太这些美国看重的区域,允许欧美资本参与其能源开发,就能把它变成 “可控的能源供应方”。至于美元霸权,这是他整个构想的核心 —— 通过美联储的利率政策、SWIFT 结算系统,还有美债的全球持有量,继续让美国享受 “印钞买全球” 的特权。 这些盘算,从他 2024 年提出的 “对华贸易新方案” 里就能看出苗头。方案里明着说要 “简化低技术商品的对华关税”,却把半导体设备、新能源技术的对华出口限制加严了三倍。美国商务部 2025 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服装、家具等商品额同比涨了 18%,但芯片、精密仪器的对华出口额跌了 42%。这不是明摆着要把产业链分工固化吗? 可现实根本不按他的剧本走。中国这边,2025 年上半年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 11.3%,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 600 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35%;光伏组件、工业机器人这些产品的全球占有率也都超过了 50%。这些数据说明,中国早就不是只能靠廉价商品吃饭的角色了。更重要的是,中国跟东南亚、中东的贸易里,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升到了 28%,这直接动摇了美元在区域贸易里的垄断地位。 俄罗斯也没按他的预期出牌。2025 年 5 月,俄罗斯跟沙特达成了新的能源合作协议,双方绕过美元,用本币结算石油贸易;跟印度的合作也从单纯卖原油,扩展到了联合开发北极航线。这些动作都说明,俄罗斯不想只当 “能源加油站”,而是要在全球能源格局里争取更大话语权。 全球化的韧性,更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现在的产业链早就不是 “谁给谁打工” 的简单关系了。比如苹果手机,芯片来自台湾地区,屏幕来自韩国,组装在中国,最后销往全球。特朗普想把这种相互依存的链条拆解开,让各国退回 “各干各的” 的状态,根本不现实。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跟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同比增长了 23%,这些合作里既有中国出口的高端设备,也有从沿线国家进口的资源和农产品,形成了互补的循环。 他的构想里最大的漏洞,是低估了各国对 “自主发展” 的追求。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永远被定死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东南亚国家在努力发展自己的电子制造业,印度在扶持本土的医药产业,甚至非洲国家都在推动农产品深加工,而不是只出口咖啡豆、棉花这些原材料。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不可能接受 “永远做低端制造” 的定位。 说到底,特朗普这套 “三分天下” 的想法,本质上是想用冷战思维套现在的全球化格局。他以为靠政治手段能把产业链钉死,却忘了市场规律的力量。企业要追求利润,会自然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国家要发展,会必然争取更高的产业地位。中国通过技术创新、扩大开放打破这种固化企图,其实是顺应了全球化的大趋势 —— 不是谁给谁当附庸,而是在合作中共同升级。这可能就是他最没算到的地方。
特朗普还没赴京,大批高层职员辞职,审批程序已瘫痪,中方行动了在特朗普尚未启程访
【7评论】【11点赞】
用户10xxx67
美国佬靠“美元霸权”,吸血全世界的日子,快要结束了!垂死挣扎也难掩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