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大陆千万不能犯一个致命错误:跟着“认同感”起舞。承不承认你是中国人,不影响你是中国人的事实。岛内有人天天喊“台湾不是中国的”,我们就该慌了?笑话。 台湾退役中将帅化民的一句警告,至今听来依然振聋发聩:“当所有台湾人都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时,在大陆眼中,他们就是一群外国人。 到那时,解放军打一群外国人,还会手下留情吗?”这番话像一道闪电,划破了长期笼罩在两岸议题上空的温情迷雾,将一个尖锐且无法回避的终极问题,直接摆到了台面上。 人们总在谈论民心向背与身份认同,甚至连马英九访问大陆时,也强调统一需要得到台湾人民的同意。 可是,这个逻辑的终点究竟是什么?如果这份“同意”遥遥无期,甚至对“中国人”身份的否定成为岛内的主流共识,那么,一直以来被视若珍宝的“同胞情谊”,会不会反而成了捆住自己手脚的绳索,在历史的关键路口动弹不得? 围绕“认同感”展开的讨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陷入一个自我削弱的战略陷阱。有一种普遍的论调认为,若无岛内民众的“口头认亲”,统一大业便名不正、言不顺。 这种想法的荒谬之处,就像一个房东,难道会因为租客的情绪而怀疑房契的有效性吗?主权归属这一事实,何时成了可以由被治理者的主观情绪来决定的事? 倘若这个逻辑成立,全球所有主权归属都可以付诸公投,恐怕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早已独立了。 这种被“认同感”绑架的心态,正使局面陷入被动,仿佛需要一遍遍站在自家门口向外人证明房产的所有权。 这种反复的自我辩解,换不来尊重,反而显得底气不足,极大地削弱了应有的战略定力。 更进一步看,在纠结于这份所谓“民意”之前,必须清醒地审视,岛内当下的“认同感”究竟从何而来。它并非天然形成,而更像是一场持续数十年的政治工程。 从李登辉、陈水扁到蔡英文,台湾的教科书被反复修改,“去中国化”教育系统性地割裂了年轻一代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联结。 与此同时,民进党当局的政治操弄与舆论动员,不断煽动对立情绪;而美日等外部势力则随时准备“递刀子”,为“台独”思潮提供精神与物质支持。 在长期的信息茧房与认知塑造下,今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中国人,明天或许就认为太阳从西边升起。将国家的千秋大业,寄望于这样一份被污染和操控的“民意”,无异于把命运交到赌桌上。 当从“认同”的迷雾中抽身,便会发现,统一的真正根基早已由历史与法理铸就,不容置疑。历史的裁决清晰而响亮: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光复,无论从法理还是事实上,均已回归中国。 国际社会的共识也坚如磐石: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明确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这并非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协商结果,而是一个写入国际法、获得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承认的铁案。 因此,统一进程的真正引擎,从来不是寄望于对方的情感“回心转意”,而是取决于自身的实力积累与时机把握,最终以一种决定性的态势兑现历史的必然。 统一不是一场赢得“好感度”的选美比赛,更不是一堂需要反复劝慰的情感咨询课。谈判桌上争取一万次口头认同,其效力也远不如在关键节点上,坚决果断地出手一次。 真正的战略目标,应当是彻底打断岛内“倚美谋独”的幻想,扯下外部势力干预的遮羞布,将解决问题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台湾问题,大陆千万不能犯一个致命错误:跟着“认同感”起舞。承不承认你是中国人,不
阿离言娱乐说
2025-08-05 16:22: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