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海军一干部因不满被撤职,愤怒之下炸毁“广州号”驱逐舰,舰上134名海军官兵壮烈牺牲。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8年3月9日晚上,湛江麻斜军港本该如往常一样平静,海面轻轻荡漾,停泊在港口的“广州号”驱逐舰正准备出海执行巡逻任务。 舰上官兵刚刚完成一天的准备工作,有的开始休息,有的还在各自岗位上忙碌,谁都没想到,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在逼近。 晚上八点四十,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划破夜空,海面猛然翻涌,整艘军舰像被抬了起来,舰尾腾空,火光冲天,接着是一连串爆炸声,像雷鸣一样在港口上空回荡。 舰体碎片四处飞溅,浓烟迅速笼罩了整个码头,锚链被炸断,桅杆扭曲变形,主炮炮塔被抛到岸边,砸出一个大坑,大火迅速蔓延,刚加满的几十吨柴油成了助燃剂,火势越烧越猛。 舰上官兵仓皇应对,有的正躺在床铺上,被气浪掀飞到海里;有的来不及穿戴整齐就冲上甲板;有人跑去拉水管灭火,结果拧出的是满管柴油,舱室变形,门窗无法打开,机舱里的水兵被困火中,惨叫声此起彼伏。 海面上漂浮着断裂的钢板、烧焦的木头,还有部分士兵的遗体,风带动火焰,雨突然下起来,火势略有压制,可为时已晚,大约晚上十一点,“广州号”缓缓倾斜,最终沉入海中,只剩桅杆在水面孤零零地晃动。 爆炸造成134名官兵牺牲,仅找到22具完整遗体,其他人的身体被冲击力撕裂,残骸装了六袋才勉强辨认。 这艘驱逐舰是当时中国海军的主力舰之一,满载导弹和重炮,原计划南下执行对外震慑任务,舰沉人亡,任务随即中止,周边国家趁机在南海推进侵占行动,造成的后果远远超出一个港口的爆炸事故。 起初大家以为是设备故障引发事故,调查组连夜进驻军港,搜查舰上遗留的痕迹,一个细节让人警觉:被撤职的水武长赖三阳竟然在事故前夜仍在舰上活动。 他原本是舰上的技术骨干,负责弹药库管理,职位重要,掌握关键钥匙,他的履历一度被作为军中典型宣传。 出身农村,家境贫寒,靠着苦学与坚毅一步步爬到干部岗位,熟悉武器,懂规章,脑子灵活,是那种吃苦耐劳的兵。 但他的私人生活发生了一场剧变,部队未婚妻因为他提出分手而自尽,这件事传开后,组织认为他个人品德有问题,决定将其撤职并送回原籍。 赖三阳对此极度不满,他多次写申请要求留在部队做最脏最累的工作,也不愿回到乡下,四川农村讲究名声,一个姑娘因他自杀,他回去根本无法立足。 他的请求没被接受,命令依然执行,但由于舰队临时要出任务,管理层疏忽,关键岗位未及时交接,赖三阳还保留着弹药库钥匙。 他在舰尾弹药库用手钻凿出一个细孔,让海水慢慢渗入弹药间,深水炸弹受潮会发生化学反应,极易引爆,他在舰上消失的那段时间,就是躲在弹药舱内。 引爆发生的那个晚上,他早已离开舰体,藏身在岸边,观察着火光与混乱,几天后他被捕,面对审讯毫不狡辩,当场承认自己引发了爆炸。 这场人为灾难震动全国,军方对事件进行了全面清查,南海舰队多名高层被免职,港口管理和舰内制度全部重审。 这起事件揭示了军中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纪律松懈、权责交接不严、对官兵心理健康缺乏关注,一个有能力的军人,因为情绪崩溃而走向极端,不仅毁了自己,也带走了134条无辜生命。 从那以后,军队加强了心理疏导机制,完善了关键岗位的交接流程,港口管理也更为严格,新式舰艇陆续下水,每一个按钮、每一道指令,都更严格执行,可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心始终是最关键的环节。 “广州号”的沉没不仅是一艘军舰的终结,也是一段血的教训写入了中国海军的发展史,那一晚的火光,如今仍照进历史深处,提醒后来人,纪律不是纸上规定,而是守住生命的底线。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百度百科——广州号驱逐舰
1978年,海军一干部因不满被撤职,愤怒之下炸毁“广州号”驱逐舰,舰上134名海
如梦菲记
2025-08-05 17:17:35
0
阅读:359
用户10xxx84
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