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访华前,辞退1300名反华鹰派,北京大阅兵,已给美留好座位。 当特朗普总统宣称“与中国关系非常好”,并计划访华的消息传出时,许多人着实松了一口气。 然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一记重拳却砸向了美国国务院,超过1300名政府雇员,其中不乏负责对华政策的资深专家,突然收到了解雇通知。 一边是伸出的橄榄枝,一边却是“你被炒了”的冷酷现实;一边是持续升级、让全球企业叫苦不迭的关税大棒,另一边又是为访华精心营造的友好氛围。 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究竟是特朗普政府内部的混乱失控,还是这位商人总统正在下一盘谁也看不懂的大棋? 要解开这个谜团不妨先看看那场被官方包装成“精简机构”的裁员。 表面上这似乎是典型的企业降本增效,特朗普大笔一挥,以提升效率为名关停了全美700多个办事处。 可是当我们审视被裁人员的名单,背后真正的算计才显露出来。 第一波裁员就高达135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常年和北京打交道的“中国通”,是制定对华强硬策略的骨干,甚至包括南海问题专家和美国-东盟事务的协调员。 他们中的许多人业绩优异,有人甚至刚从马来西亚出差回来,就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戛然而止。 这显然不是简单的节约开支,而是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 其战略目的无比清晰,在与中国进行终极谈判前,必须彻底清除内部的“杂音”和潜在的掣肘。 就像一位CEO在进行重大并购前要先统一董事会思想一样,特朗普需要一个绝对忠诚、能百分百执行他个人意志的团队,为接下来的大戏扫清内部障碍。 在内部团队被“优化”的同时,特朗普也毫不犹豫地挥舞起了他最擅长的工具,极限施压。 这并非意识形态的对决,而是一场赤裸裸的商业谈判,旨在通过制造痛感来创造筹码。 今年2月他签署命令,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一个月后,战火再度升级,针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关税税率更被猛然提至34%。北京也迅速反制,对美国商品加征了从15%到125%不等的报复性关税。 这场拉锯战的后果立竿见影:全球供应链陷入混乱,企业为规避高昂税负而被迫转向东南亚,中美两国的GDP增长预测也因此被双双调低了0.5个百分点。 不过正是在这种硬碰硬的较量中,这位商人总统似乎重新评估了“投资回报率”。 正是这种对经济现实的清醒认知,促成了一次关键的务实转向。 特朗普开始意识到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搞“硬脱钩”,本质上不符合美国的商业利益,对抗终究不能当饭吃。 更重要的是从俄乌冲突到中东乱局,许多全球性难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与中国全面对抗除了两败俱伤,根本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这与冷战时期美国最终领悟到的教训如出一辙,两个大国之间,合作远比对抗划算。 也恰在此时中方展现了姿态。北京宣布计划在9月3日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并公开表示为美国领导人预留了座位。 这个信号被精准捕捉,特朗普随即“就坡下驴”,一边通过裁撤鹰派清理内部,一边积极筹划访华行程,将策略重心从单方面施压,巧妙地转向了准备对话。 当所有线索串联起来,一幅完整的图景便清晰可见。这场看似矛盾的对华政策调整,其实是一套环环相扣的商业谈判逻辑。 第一步通过内部“清盘”确保团队的绝对忠诚与执行力;第二步,通过外部“极限施压”抬高己方要价,创造谈判筹码。 最后在评估对手实力和自身损耗后,抓住对方释放的善意信号,进行“务实转向”,为坐上谈判桌营造氛围。 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最终目标:迫使中国在贸易、技术等关键领域做出更符合“美国优先”原则的让步,达成一份由特朗普亲自主导、刻着他鲜明个人印记的全新“协议”。 至于那些被解雇的鹰派官员,不过是这场宏大交易中被计入的“沉没成本”。 在这场以国家利益为赌注的世纪豪赌中,这位交易大师最终能否如愿以偿?
特朗普访华前,辞退1300名反华鹰派,北京大阅兵,已给美留好座位。 当特朗普总统
军机Talk
2025-08-06 10:25: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