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五峰山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立着一座极其简单的坟茔。 没有高大的牌坊,没有精美

邓邓爱面包 2025-08-06 16:07:31

在苏州五峰山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立着一座极其简单的坟茔。 没有高大的牌坊,没有精美的石刻,坟头杂草丛生,四周一片寂静。 站在这简陋得近乎寒酸的墓前,很难想象,长眠于此的,曾是明末清初那个才华横溢、语惊四座,最后死得也无比戏剧性的狂生金圣叹! 1608年,金圣叹生于苏州。 这人打小就“怪”,满腹才情却偏不爱走正路。 别人挤破头考八股文求功名,他倒沉迷评点《水浒》《西厢》这些闲书,笔锋又毒又辣,专戳时弊,惹得官老爷们牙痒痒。 1661年苏州闹出“哭庙案”,老百姓不满贪官,聚众哭诉。 金圣叹其实没掺和进去,可因为他名气大,嘴巴毒,早就被官府盯上了,硬是被当成首犯抓了起来,成了杀给猴看的那只“鸡”。 蹲大牢等死时,他也没消停,照样写诗开玩笑,连跟儿子最后告别都像在说相声。 行刑那天,他排第三个,眼看前头人头落地,他竟悄悄对刽子手说:“我耳朵里塞了二百两银票,你先砍我,钱归你!” 刽子手一听有这好事,立马调顺序,手起刀落,人头滚地,刽子手急吼吼从他耳朵里抠出俩纸团,打开一看,当场懵了:一张写着“好”,一张写着“疼”。 这事儿听着像个黑色笑话,可细品全是辛酸。 “好疼”俩字,是他对这荒唐世道最后的讽刺,也是他对死亡最本真又最戏谑的回应。 金圣叹这一辈子,满肚子墨水碰上一脑门官司,活得离经叛道,死得也惊世骇俗。 他用生命最后几秒钟,给刽子手开了个大玩笑,也给后世留下一个让人笑不出来、又忘不掉的名字。 (信息来源:文摘报)

0 阅读:35
邓邓爱面包

邓邓爱面包

喜欢我的就关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