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在谈到抗日战争时,哽咽了。他说我们是靠农村(保住的江山),许多人往内地撤,农村的人没有说一个字,有粮食一起吃,没有粮食一起挨饿。他说看到了农村对于难民的接纳,然后他说在逃亡路上,大家都是让老幼病残先上车,自己后上车。老人跑不动了,就让年轻人先走……然后他流着泪说,“中国不可能亡,中国文化不可能亡”。
这是许倬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亲身经历,他表示这是他对于中国文化最有信心的地方。
我的理解,许倬云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乐、典籍、儒家礼制,“仁”“义”“礼”还原成了人伦情义。在面对亡国灭族的危机里,中国最广袤的农村接纳了同胞,这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伦情义”的具体体现。
许先生说的“中国不可能亡”,指的是中华文化韧性强,而非指疆域、政权。
如果现在面对一场民族劫难,我们仍然能将老幼病残先上车,那么我们的中华文化仍然有信心“永远不会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