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40师参谋长黎原因为打仗太厉害,资历却不够,军长为了提拔他,接连调走3任师长,不久,黎原就在朝鲜大放异彩! 在那个动荡年代,黎原的起步就挺接地气的。他1917年出生在河南息县一个普通人家,原名叫关俊彦。从小在私塾念书,十岁进县小学,后来考上潢川中学。那时候东北沦陷,华北危急,他积极参加学校的抗日救亡活动,抵制日货啥的。1937年,他考进南京中央军校第十一期,毕业后直接投身淞沪会战,作为87师下级军官,参与阵地作战。随后又打南京保卫战,经历惨烈对抗。1938年,他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八路军序列,先当学员和教员,后来升队长、副营长、教导大队大队长。抗日时期,他参加保卫陕甘宁边区战役,在黄土高原打游击。胜利后,他随部队去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吉黑纵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攻打榆树、五常、大赉,剿国民党地下军,还首次攻克长春。1946年,他指挥部队在雪地作战,逐步推进。解放战争中,他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八十五团团长,参加辽沈战役的黑山阻击战,挡住敌军多次进攻。平津战役时,他指挥部队南下,沿铁路攻占要点。1949年,部队入关南下到湖南,他继续率418团执行任务。1950年,在湘西剿匪中,他组织小队清除残敌,稳定地区。他的表现让上级注意到,特别是军长曹里怀,对他的战术能力印象深刻。这段经历让他从基层一步步积累实战经验,奠定基础。 黎原的早期军旅生涯其实反映出那个时代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从国军转投共产党,靠实力一步步爬上来。抗日胜利后,他没停歇,直接去东北开拓新战场。那时候部队改编频繁,他从政治委员干起,带队打了不少硬仗。比如攻克长春时,部队从城外突破,缴获不少武器。这让他在东北战场上崭露头角。辽沈战役是关键,黑山阻击战中,他的团坚守阵地,多次击退敌冲锋,为大局贡献大。平津战役后,部队南下,他率团参与渡江作战,一路推进到湖南。湘西剿匪是另一考验,地形复杂,残匪藏匿深山,他指挥分队逐一清剿,取得不错战果。曹里怀作为军长,听闻这些事迹,就让他兼任140师参谋长,还保留418团团长职务。这算小升一级,但对他来说是机会,能接触师级协调。140师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第二十九师,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立功多,包括黑山阻击和平津战役。1949年,他们入关南下到湖南,首任师长刘转连带队执行任务。刘转连资历深,早抗日时就是团长,1955年评中将。1950年初,他升副军长,离开140师。这时候,黎原的表现越来越突出,曹里怀欣赏他的打仗能力,想进一步提拔,但资历是个坎。黎原1938年才参军,比很多团干部都浅,贸然升师长,怕服不了众。 军长曹里怀为了提拔黎原,做了系列调整,这事儿在部队里挺有意思的。140师需要稳定领导,但曹里怀有长远打算。先是刘转连调走后,刘子云接任,继续湘西剿匪,取得战果。朝鲜战争爆发,47军入朝命令下来,曹里怀评估战场,美军机械化强,需阵地战,而湘西多游击,刘子云经验不完全匹配,就调他到军部当参谋。接着,陈信忠上任,任务集结部队北上。1951年4月,140师赴朝鲜,曹里怀觉得陈信忠指挥保守,不适高强度对抗,又调他去别处。一年多里,调走三任师长,这让师里干部习惯人事流动,以为第四任也干不久。这样,资历浅的黎原上位,大家容易接受,以为临时。实际上,曹里怀就是为黎原铺路,他打仗猛,适合朝鲜战场。黎原当时仍兼参谋长,分析情报,表现好。调整后,部队氛围稳定,干部开始认可黎原。曹里怀的策略是平衡能力与经验,避免内部阻力。这在当时军中不算少见,但针对黎原的意图明显,体现了领导对人才的重视。140师作为主力,需强将领军,曹里怀的决定基于实战需求,不是随意。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1评论】【6点赞】